我的朋友圈里有个香港首富,可那又怎样?

上个周末,跟当年做媒体的老同事喝茶,他现在转行做媒体公关了,应该混的不错,因为交际能力很强,且人也特别勤奋。

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几年前采访过的宁德时代总裁曾毓群,今天上新闻成了香港首富了啊。是你朋友圈最有钱的人吧?”

我笑了笑回答:“记得咱俩还去北京群访过特斯拉总裁埃隆马斯克呢!那又怎样?”

同事带着惋惜的语气说:“你太没有经营人脉的意识了。曾总没用上么?”

我说:“曾毓群在我的朋友圈也没有用啊,即便因为采访互加过微信,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同事不甘心的又问:不能平时有事没事说个话吗?

我反驳道,如果他在你朋友圈,你觉得能和他说什么呢?

话音一落,顿时我们两个都静默无语了。

过了很久,为了缓和气氛,我又半开玩笑的补充了一句,也许唯一的作用就是能给人点个赞,但我从来都没有过!

这哥们哈哈大笑了起来,平日里那智慧老练的眼神因为笑容却也清澈了很多。

也许,是我们听到了太多让高端人脉成为你的有效资源的论调;

也可能,是我们被《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类的鸡汤文给洗脑了;

亦或,被卡耐基老爷子那句“成功来自于90%人脉和10%技巧”受影响了;

总之,我们太想通过人脉这条捷径成功了!

的确,有很多人,迷恋人脉圈层的作用,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所谓的“抱大腿”上。我们以为认识了高人我们就能成为高端圈层的一份子。

然而,大多时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高质量的交往,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记得我们举行G20行业领袖峰会时,会有一些年轻人去要前排嘉宾的名片,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个工作机会,事实上,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事实上,即便拿到手的名片,也不叫人脉。不出意外还是会联系不上或者被敷衍掉,人家跟你没有丝毫的交情,凭什么无缘无故的帮你呢?

可能有人会抱怨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拜托你不是带着极强的功利目的性去结识别人的吗?

 如果跟人打交道,只想着利用对方,那么首先,需要我们自己也得成为一个对对方有利用价值的人,这是前提,然后才可能有机会。

否则,别人为什么要理你,大佬比你忙多了,也比你势利多了!

所谓人脉,其实从本质上说,是社会资源价值的等价交换。那么只适合两个资源平等,利益诉求达成的人之间。人脉的核心,在于利益交换,你自己不强大,认识谁也没用。

假如你有很好的创业项目,大佬说可以考虑投资带来数倍回报率,那我们认识一下,说不定能够让双方共赢来换取更大的利益,这种叫做有用的人脉。

因为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他就越会帮你。

亦或需要你拥有能够与其深度沟通的共情能力, 这也有可能成为有效人脉。因为只有同频共振者,才会惺惺相惜。

那么,就需要有足够丰富的知识面,即你的思想境界和阅历已经达到可以和他们沟通的水平。毕竟,无论是他们的远见还是心智,确实要超出我们很多的。

而不是,当你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约了个见面,你只能听懂事实和场景,而高人讲战略、资源整合等思维层次你根本接不上话。

在大牛眼里的世界,跟普通人不同。他们看到的都是框架和结构,而大多普通人看到的是真实视角而已。

古人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在我们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多花点时间读书成长、提高专业技能、用韬光养晦去积累阅历。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不是每一场酒局,都必须参加。

最好的人脉,原来是强大的自己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