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那么书,却留不下多少记忆?

很多追求上进的人,每天大量阅读,包括读书,读微信文章,读各种新闻,简书文章。但是,觉得自己的进步却非常小,或者根本感觉不到进步。

当别人说到一本书的时候,也会眼前一亮,因为自己仿佛读过,但是,又说不出太多的东西,顶多说一两句。微信文章也看了不少,当时看的时候热血沸腾,最后血冷下来以后发现根本没记住多少。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先看看大脑的认知习惯。

大脑看到新的知识,会非常兴奋,这些新知识也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些印象。但是,大脑最大的毛病就是“懒惰”。我们会习惯性对我们看过的,读过的东西,产生拒绝。也就是说,读过了,看过了,我们多数情况是懒得再去看第二遍,读第二遍,更不用说三遍,四遍了。

读过的新知识,大脑就固执的认为已经知道了,已经会了,当以后需要调用的时候,却调不出来。所以很多人就会说:

就在嘴边上,就是说不出来,或者,

就在脑子里,说啥也想不起来。

回想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复习考试,读的书是不是读过一遍就都能记住了呢?当然不是,肯定要复习,而且还要反复复习。

为什么我们上学考试的时候,知道读过的东西要复习,而后来读书听课,却懒得再读再看第二遍呢?

有人会说,因为没有考试了。其实并非这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

着急

急着去读下一本书,读下一篇文章,听下一个讲座。

因为:

来不及了,看到别人都一年几百本的读,自己连滚打爬往前追。

所以,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书上面。

任何不以学会并应用为目的的读书学习,都是最大的浪费。

读起来挺过瘾,到用的时候,两眼一瞪干着急,这是多数伪读书者的问题。“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就是平时读书倒是挺多,到用的时候,自己记得太少,用不上。

怎么办?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说说大脑如何记忆。

大脑有一个区域叫做“工作记忆区(working memory)”,这个区域的作用是处理看到的内容,并把通过感官(看、听、说、写)获得的信息加工,最后固化到大脑的长期记忆(long term memory)中。

工作记忆区的容量比较小,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平常如果记忆十种物品可能比较难,但是记忆3-4种就比较容易。所以,工作记忆区的容量有限,这样,如果你要记忆新的东西,就要把这个区域的东西清空,腾出地方来记忆和处理新的信息。

另外,我们记住一个新东西,是通过把新东西跟我们大脑中已有的知识链接来达到理解记忆旳效果,当我们学习一种新知识的时候,会用大脑已有的各种知识概念去理解新内容,这就是大脑学会新知识的原理。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用你的工作记忆区来记住新的知识。

第一步、准备。

这个阶段,就是把你的大脑中已有的内容,调入到你的工作记忆区。怎么调入呢?

以读书为例,一般好的书,会在开头一段,先简要告诉你本章要讲的内容。你看开头部分,在你的大脑中提出问题,你希望从书本学到什么,你已有的相关知识是什么?通过问问题,你就把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调出,激活,放到工作记忆区了。

如果是学生,则是在听课之前,先预习一下要讲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把你的大脑的已有相关知识调入到工作记忆区。

通过调入已有相关知识到工作记忆区,这时候你的大脑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新知识了。

第二步、专注。

要想让大脑专注,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工作记忆区的不相干内容清空。

相信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总是走神,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又想起另一个问题。这种现象,就是:

大脑的工作记忆区有太多不相关的内容导致。

前面我说过,大脑的工作记忆区非常小,如果你有那么多的碎碎念,大脑自然没法好好去理解记忆新知识。所以,要想有好的效果,一定要专注于你学习的内容。

专注的方法,一方面,把你的碎碎念全部写下来,清空大脑,让工作区腾出更大的地方来解决新知识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冥想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第三步、回顾。

回顾,是整个学习记忆过程的重中之重。

多数人记不住看过的东西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回顾。

不回顾导致了白看白读白学。

大脑的工作记忆空间有限,所以不回顾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最后剩下一个。

通过回顾,把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重构,跟自己的已有知识连接,固化到长期记忆中。这个回顾,需要调用你的所有感觉器官来协同工作。具体表现为:

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你看到听到的内容,并写出你的体会,准备把这个知识用到哪里。

如果不方便用笔,还可以用录音笔录下来你的分析,理解和应用。

最后,再把你记录的,分析的内容整理成你自己的知识,实际应用你学到的内容,彻底固化到你的大脑中,成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这时候,别人问你,你就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了。

最后,总结一下,学会新知识的方法:

准备,把自己大脑中的相关知识调出到工作记忆中,等待跟新知识互连;
专注,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专注,才能更好理解学习的内容;
回顾,对于学过的内容,一定要通过回顾,来真正固化成自己的知识。多数学习失败者,都在回顾的环节出了问题。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回顾;
回顾;
回顾。

参考资料:《smart thinking》,Art Markman
《a mind for numbers》,Barbarla Oakley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