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蛋周一就要开课了。我有点担心。这十五年下来,对自己这块托盘的承受能力也是有了点了解。承受能力有限。之前不知道是受了什么毒害,总觉得自己没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时间可以挤出时间。但是就是在自己创造了原本想要的条件,挤出了原本需要的时间的时候,心里那根弦却被拉断了。好像所有干劲都消耗在创造条件上了。我不清楚别人是不是也和我一样,需要自己去创造合适的环境。也或许是我把一切失败都归咎于环境,错的不是自己,是别人没给自己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所以事必躬亲,所以没得精力去做该做的事。十五年时间身边的一切都在变,但是唯一没变的似乎是从结果上看总是虎头蛇尾的我,一直想要挣脱这个怪圈的我。怎么才能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广告词里说just do it。但是急忙开始,中途疲倦的时候就很容易放弃。很容易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开始。很容易被现在看似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替代。
去年十月份中级考试结束,我再一次以工作忙,到家晚,没时间看书这种理由搪塞了自己。虽然这是一部分事实,但是更多的事实是即便9点钟可以到家,即便6点钟可以起床,我也没有按照最初的设想踏踏实实坐下来看书。所以当小楠告诉我该出成绩了的时候,我只能昧着良心讪讪一笑。
无地自容。
专业类考试期结束,十月到来年二三月就又到了空闲期,反正对于我来说算是可以不用考虑考试的一段时间。正巧因为工作安排的调整,需要接触更多的海外机构,我开始背单词了。正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背单词。身边同事,就像之前boss嘲讽我说的,全是海归就你例外。我在28周岁伊始背起了人家高中毕业或是大学时期就已经驾轻就熟的文字。
因为了解自己轻易放弃的品性,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很简单的日常任务,每天10个单词。因为每天上下班路上时间很长,在地铁上的一个多小时时间是足够的,而且还能再睡一觉。就这样持续了大概一周,把数量提到了25。但是在偶尔的加班或者到家晚的时候为了连续打卡还是会调整回10个。进行着这种简单的操作,我又给自己在微信上报了一个听力小班,每天花15分钟听完。又持续了大概一个多月。看了看这本词书的剩余天数,不禁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还有两百多天。以这速度下去,明年专业考试还报名么?背完整本前面的还能记住么?不敢想象,估计这次又要半途而废了,呵呵,就像以往一样。
挣扎了一下,看了篇知乎的贴子。果然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大神。有一位大哥介绍了自己如何在375天的时间里把词汇量从6000升到了25000。他在帖子里提到了每天背词的最佳数量和数量对心态的影响,让我学到了很多。于是重整旗鼓,我也试着一点点的把每天的背词数量调到了100。
我觉得这是极限了。如果每天在背完新词之后能在复习模块中复习一遍的话,那么第二天在去上班的地铁上就能将将把新词背完,几乎是从等车开始到出地铁闸机为止。但是如果背词当天没有选择复习,那第二天就相当于重新再背一遍前一天的词汇。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上班路上能把前一天的词汇复习完毕就已经精疲力尽了。
此时听力小班也开始第二期了,同时我还给自己报了一个同系列的阅读小班:哈姆雷特悲喜剧。讲真,我觉得背单词的同时也要用起来才能加强印象,所以就不知天高地厚的给自己加了任务。
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认识了小春卷,然后由陌生到暧昧又到路人,又是历史的重演,再然后是跟老妈摊牌,之后又是各种发泄,和一群不认识的台湾小哥妹子去滑雪啦,去参加someet的活动啦,去看朋友家新出的小孩儿啦,自己跑去看花样滑冰啦,各种孟浪,当然背词和各种小班也还在奇迹般地继续。然后又和朋友约着一起锻炼打卡,晚上九点半开始跳insanity。然而就这么跳了一个礼拜,我挂了...发了一场大烧,连着三天38度5。什么什么都特么断了。元旦假期加两天请假,躺了五天,感觉整个人都是傻的。我在想是自己安排的事让身体承受不住了,还是说仅仅是因为流感病毒爆发。
身体恢复之后就没再打卡锻炼,心态略崩。阅读小班也阵亡了。只有听力小班和每天100个单词还在继续。
这几天公司事情不多,但都比较恶心,材料反复改,问题反复咨询,事情游移不定。然后我的舌头根肿了。本来平时说话就少,这下更成哑巴了。背单词时候也不想出声或者做口型跟着练了,毕竟一扯就疼。连续吃了几天维生素,现在依然没好利落。
于是就是现在这种轻微忧郁的感觉。虽然这本词书马上就要背完了很开心,但是想着咸蛋的口语要开始了还是有点紧张,毕竟舌头根子还在疼,阅读小班已经错过了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书法小组快一个月没去,身体最近也没锻炼,只学英语没看有内容的书心里有点空虚,也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也没什么好玩的人出现。不过我妈最近倒是懂事很多,算是件好事。收拾整理了旧书,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