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以下两个场景相信做父母的都不陌生: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家长马上教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一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孩子考试不及格。家长教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我们往往本能地批评、责怪、甚至打骂。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牢牢记住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好像很难“长记性”,过不了多长时间,碰到同样或类似的情况,他们还是会一样地犯错。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想改变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有时候,孩子是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三次,才能记住。另一方面,孩子若是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是错的,以及如何做才是对的,那么就不可能不犯错。
一般家长批评或打骂孩子后,会给孩子讲道理。然而孩子在受到批评或责骂时,情绪消极低落,觉得委屈、害怕或愤怒等。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将家长的说教听进去,就算家长给他示范正确的做法,感觉糟糕的孩子会产生抗拒心理,不能真正学到。
那么怎样做比较合适呢?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先接纳孩子。要真正认识到,人类学习方式就是从不断犯错中学习和成长,没有人能不犯错学会所有东西。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是不断告诫我们:不要犯错!不要犯错!而不是告诉我们:从错误中学习。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成长,想把事情做对,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接受孩子犯错,给他们试错的机会,他们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成长得更好。要接纳孩子的错误,我们要降低期望值。望子成龙的心态,让部分家长总是对孩子们的期望太高:讲过一次的东西,就希望他们能全部掌握;示范过的动作,就想看到他们马上学会。去看看一岁左右婴儿学走路,或教自己孩子学会骑自行车,我们应该就会明白,以上的期望都是不可能的。
耐心地教多几遍,及时给予方式方法指引。我想,这样应该更适合孩子的成长。教育需要教育者拥有较高的教育智慧,这和教育者的知识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古今往来,很多不识字的母亲,却能把孩子教育成很优秀的人才。因为她们教给了孩子最重要的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接纳自己,进而学会接纳孩子或学生,然后才能更好地引领他们不断成长。当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那么教育也就成为一件让你不断感受到成就感的事情了。当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教学相长,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成长自己,成就孩子,这也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