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还在读鸡汤文,我是不是没救了

学生时代:梦想从鸡汤中发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生活的泥沼里艰难挣扎,满心疲惫却无人诉说,只能在一篇鸡汤文中找到片刻慰藉?36岁的我,还在读鸡汤文,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我和鸡汤文的故事。

最早接触鸡汤文,是在学生时代的《青年文摘》上。那时候,每读一篇鸡汤文,都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励志的话语在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初入社会:心灵困境的救赎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社会,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有些烦恼无法对旁人言说,只能独自承受。在那些心情低落的日子里,鸡汤文就像一束光,穿透阴霾,给予我继续前行的勇气。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助理去大佬家中取文件,惊讶地发现大佬的厕所里都放着一本鸡汤文。原来,哪怕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大佬,也需要鸡汤的滋养。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处于什么阶层,什么地位,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脆弱的时候,都需要一些正能量来支撑。

身心奥秘:探寻心灵的力量

学习了更多心理学知识后,我明白了身心之间的紧密联系。身体不适往往伴随着心理问题,而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这也让我更加懂得,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强化自己,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

35岁瓶颈:书籍成为救命稻草

如今,35岁的我遭遇了职业瓶颈。过了35岁,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就失去了竞争力,记忆力、身体灵活性不如从前,性价比也比不上年轻人,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渴望突破,尝试阅读大量哲学书籍,试图从中找到改变的方向,却总是无从下手。

就在这时,那些关于自律和成长的书籍进入了我的视野,比如《原则》《第二大脑》《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这些书里充满了警醒与激励的话语,给人正向的鼓励,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作为普通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向书本学习,就是向身边的人学习。到了一定阶段,还需要复盘,向过去的自己学习。但很多人因为阶层限制,身边的人无法给予有效帮助,书本就成了我们最坚实的依靠。而鸡汤文,就像是一位时刻陪伴在身边的智者,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

贵人与鸡汤:心灵的双重支撑

在我的人生中,曾遇到过两位贵人,他们是我的前领导。即便如今我已不在他们手下工作,但每当想起他们,内心依然充满感激。在我曾经懦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他们伸出了援手,成为了我生命中的榜样,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而当生活中缺少这样的贵人时,鸡汤文成了我们的心灵寄托。

生活或许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希望,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勇敢地实践,定期复盘总结,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愿我们都能在鸡汤文的激励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几点实用建议送给大家:

建立阅读习惯:每天抽出半小时阅读鸡汤类书籍或文章,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做笔记与反思:读到触动自己的语句,记录下来并结合自身经历反思,强化感悟。

设定目标践行:根据鸡汤文中的理念,如自律、坚持等,每周设定一个小目标并努力完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