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境内长城及烽火台等遗址考察记
壁垒重重土几堆,何人建寺奉如来?
天心不与西凉霸,直把墩台作法台。
这是徐家瑞所做《高台十景》诗里面的写西寺崇台的一首。是不是读了有些去看看的冲动?今天我给母亲买了一个新手机,给母亲送了过去。返回的时候突然游兴大发,就转回去,到台子寺村顺便考察了台子寺遗址。
相传东晋十六国(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国主李暠由敦煌迁都酒泉,称酒泉公。时因军事需要,在高台台子寺筑墩台,以作军备之用。
我转到台前却有些失望,台子寺遗址台仅剩一亩见方了。台高仅剩2米,台上仅剩一间残垣,残垣的墙壁和别处不同,上面有直径0.5米左右的凹下去的圆面,也许以前上面是有字的。残垣里面长满了荒草,让人顿时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之感。
台子寺遗址虽小,却是我们高台乡亲的灵魂所在。相传唐玄奘印度取经,返回途中经古台基,随从人等牵马步行,挑箱握担,行装重负,步履艰难,一路风尘,千里迢迢,疲倦劳累,恰好前面有一片风景地,青山绿水,云淡天高,林秀风清,飞鸟翱翔,顿觉心旷神怡,正如走到静土清规的范畴。很想在此静安几日,再行登程,于是就此歇脚。因路过高台羊达子河时,经箱湿水,当即打开束装,收拾古台基,整理翻晾经卷,数日后起程东进。这就是“晾经台”的由来。
高台从此被认为是唐僧历经最后一难成佛的地方,也是他苦难终结的地方。对于高台来说,是玄奘成就了高台,让高台成为了一块“福地”。现在的高台湿地还有一个“九九归一”的雕刻,家乡人宁肯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因为“晾经台”沾了经书的灵气,所以后人就在古墩上修建庙宇,层楼挺耸,傍临驿路,村外绿野青苗,掩映山川,易支吟兴。《新篡高台县志》总纂陕西钱昌绪有“崇台创筑溯西凉,想是行军守建康,十亩雄墩千载旧,九重楼台一炉香”一诗赞颂。总纂徐家瑞有“天心不与西凉霸,直把墩台作法台”诗句。当地贡生薛树勋:“上有佛楼下有台,星霜历尽劫难灰”句。崇台寺殿宇宏丽,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山门横额书“西极寺”三个大字。楹联是:“台虽不高,县名因斯而立;寺本甚大,圣经赖此以藏”。我所看到的台基应该是堡城(河西堡)的残垣。
听我父亲说,解放后“西极寺”(又名崇台寺)还是存在的,后来闹运动,又反“四旧”,又“大炼钢铁”,庙内1000多斤的铜钟也未能参幸免,就这样西极寺彻底消失了。
现在县政府及佛教协会正积极筹建资金,准备重现台子寺当年的辉煌,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又可以听到西极寺洪亮的钟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