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原创分享第243天

昨天晚上,宝贝闹着要吃剪鸡蛋,我没让他吃,结果睡觉时,就一直气鼓鼓的,心里委屈,难过,“妈妈不让我吃!”

事情是这样的,宝贝从幼儿园吃过饭回来,过一会又吃了一个馒头,晚上有喝了点汤,9点多喝了150的奶粉,十点多又吃了一小碗方便面,11点多又闹着要吃煎鸡蛋,煮的不行,就要吃剪的。我家宝贝,就这样,我也是怕吃撑了,就坚持没让吃。

结果晚上睡到1点多,孩子没睡好,做起来哭,一直哭。想想孩子睡之前的气还在心里,孩子难受呀,我也做起来,抱着孩子,只是抱着他,轻轻的拍着他,慢慢的给他唱儿歌,过了有十多分钟,孩子慢慢的睡着了。

这种事情在家庭中会经常发生,孩子的情绪该怎样处理?

吃鸡蛋事小,但孩子的情绪事大。

也许这次因为吃鸡蛋,下次会是看电视、玩手机、摆弄玩具、要买东西、不肯去学校等等情况,我们家长不肯能事事都顺着孩子,当我们的意见跟孩子相反时,我们常常以家乡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命令孩子,让他们听从我们的安排。

孩子年龄小,憋着一肚子气,但也不得不服从我们的要求。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是情绪呢,情绪会自动消失吗?不会,情绪会压抑在孩子心中。

这又会怎么样呢?

相比学习心理学的朋友们都会了解,你也可以在百度搜索“压抑”,会有很多的相关词条。

这是我从中摘抄的一段文字:“压抑指受到挫折后,个体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被压抑的痛苦经验或冲突,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识领域转入到领域,并且,常常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求得暂时满足,像梦中的言行和酒后吐真言,都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愿望,趁着意识的辨别能力较弱时出来活动的现象。作为心理防御机制形式的压抑,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在于控制某些不适当的冲动,减轻不愉快经验的打击,避开暂时的困难,以图东山再起。其消极作用表现在如果过于频繁地压抑,超过了意志控制的能力与心理忍受力,就可能出现心理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人格变态,抑郁症等。”

事情结束了,但情绪还在,事情很容易解决,但情绪很容易被忽略。

作为家长,我在反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