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了不幸  还难逃说法

第一眼看到2017年《环球人物》第10期封面那个年轻英俊的徐志摩像,便准备将《徐志摩,被隐去的另一面》拿来一读。

不为什么,只为喜欢。喜欢他的诗,比如《再别康桥》,比如《偶然》,比如……

不为什么,只是好奇。好奇徐志摩被隐去的另一面是什么。

徐志摩,每一个喜欢现代诗的读书人都不可能绕过去的名字。但更多人知道的是他的“被放大的两段婚姻、三个女人和几首口耳相传的爱情诗。两段婚姻是他与张幼仪与陆小曼的婚姻,三个女人是指除婚姻中的那俩女人之外的另一个叫林徽因的女人。那么,徐志摩被隐去的另一面是什么呢?“是怀揣着救国梦想渡海、以政论文章针砭时弊的青年热血”。“徐志摩直到去世都是青年,年仅35岁”。

年仅35岁去世,必然是一种不幸。因为死在了不该死的年龄。

1931年11月19日清晨,徐志摩乘“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出发飞往北平,终因飞机误触山头而遇难。与陆小曼最后的争吵,以及赶赴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的报告会,似乎为徐志摩的人生画了一个桃色的句号。

对于徐志摩的死,胡适先生曾说:“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徐志摩最配。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适、更悲壮的了。”无论胡先生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也难掩其悲痛惋惜之情;无论这样的死法多么“合适”、“悲壮”,毕竟还是不幸。

而这不幸之后,是不是注定要留下一些说法?

遭遇不幸,恐怕真的难逃要有说法的命运。

徐志摩是这样。

这篇长文《徐志摩,被隐去的另一面》,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个解答。

屈原抱石自沉汨罗江,我们听到的并不仅仅是褒扬的声音。

岳飞赴死风波亭,也并不只是一个“忠”。

还有王国维,等等。

遭遇不幸,本身就很不幸,还要遭遇更多的不幸的说法。哪有什么盖棺定论?所以留下了说不清的说法,更多时候更重要的原因是,死者已去,无法辩诉。

好在我们终究可以从种种说法中抽丝剥茧,逐步厘清根由,去进一步接近真象。

“事实上,徐志摩是一个思想精进,很有社会担当的人。他回国后,几乎参与了当时所有政治与思想方面的论争。撇开那些风流韵事,我们才能走近真正的徐志摩。”

在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之际,能有机缘读到长文《徐志摩,被隐去的另一面》,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2017、6、2,01:4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lanjing8141213阅读 89评论 0 0
  • 求潜 搬家 煮面 探班 叫哥哥 情敌来访 吵架 分手 和好
    一个写文的小号阅读 149评论 0 0
  • 文 / 施页 国庆长假,跟闺蜜来了一场计划已久的旅行。飞机上,邻座的姑娘在行李包里不停翻找时,几张照片散落在我的脚...
    施页阅读 848评论 7 21
  • 世界上的路,千千万万条,交叉点相遇的那是缘分,错过也许是忘记,也许是等下一次相遇,但这有何其难。 假如再一次相遇,...
    吖呸呸呸阅读 227评论 0 1
  • 我怨踏离家门的你 颠沛流离无能为力 我恨不自量力的你 狂妄自大急功近利 我气满口道理的你 辗转徘徊彷徨犹豫 我斥浑...
    微醺小二阅读 8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