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志》(2003年版)有这样一段记载我觉得有必要告诉你。在1984年初等教育普及过程中,政府号召个人捐资助学。“灵源乡把个人捐资推向高潮,全乡11个专业户,重点户共捐款22万元修建学校。其中1000元以上的9户,2000元以上的4户。该乡农民工建筑队负责人张富民、苏俊海分别为学校捐建1座11间平房和9间两层楼房。造价约11万。县委、乡政府和教育局为这些赠挂牌匾。两层楼房一楼中间可以看到当时建成时的纪念题字。
这些房屋自建成后一直用作教师宿舍。2000前后因修建教学楼,已经将11间平房拆除。9间两层楼房在2005前后,因漏雨修建屋顶。2011年后,因为修建了新的教工宿舍,9间两层楼房便无人居住,一直处于闲置。但因其具有纪念意义,但仍然保存未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