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印象最深的是“小作文”“大作文”那个时候听到“作文”这两个词脑仁都疼。不是写不出来,那个时候作文很好写,大多是叙事和抒情。规矩太多才是令我头疼的原因,因为你的字必须得好看,不能有涂抹。该空格的地方要空格…(bla bla bla)所以那个时候,我的作文几乎是全班最后几个交。
即使这样,我的小学老师给我的毕业留言却是“你在语文方面有天赋”这句话让我感动的不得了,心想那些年撕掉的作文纸也没有白撕。
就这样,混混沌沌就上了初中,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过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太简单”
如果是真的简单就好了,三言两语就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可是,直到现在我写的还是这种"简单文”
后来上了高中,开始写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又成了一贯套路。可是,就连这样的套路,我也寻不得解法。
“论点、论据”简单的两个字却要三年时间去磨,甚至到最后也磨不出一把好刀
经历种种一切,我这个愚人可总算明白了。一篇文字可以靠一时情感迸发而写出来,但是流于表面。而想要写出有焦点,有内容的文章,则是一个人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打磨之后对人生的态度。
“想写出好文章”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我也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笔者,可是得了诺贝尔奖的就那么几个”不是他们的语言有多么华丽,或者是特别简朴。而是在他们的语言中,有一种态度。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大概是对文章的一种熟悉,像是老朋友。又像是一种信仰(文学是一种有价值的信仰)
就像初春融化的泉眼,一冬的积攒,终于能够迸发出来,那么有力量,那么有感觉。让我想到了一个词
“厚积薄发”
希望我们都能够厚积薄发,就像那喷涌而出的泉水,带着力量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