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误解
2016年初,我在“橙子学院”第一次接触了时间管理,上课老师是《小强升职记》的作者邹鑫老师。他当时提到人可以分为两类:自由控和秩序狂。所谓自由控就是不太喜欢给自己设置太多条条框框的人,而秩序狂就是很喜欢把生活弄得规规矩矩的人。
从此,我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控,放弃了学习GTD等时间管理的方法,选择了每日三件事打卡。在一个群里,我孤独的打卡(每日三件事)261天,最后觉得很无趣,放弃了。一方面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打卡,感觉很傻;另一方面是打卡流于形式,每天选择做完的三件事去打卡(有很强的自欺欺人成分)。
因为,没有时间管理,我这两年的生活一直很混乱,一段时间鸡血满满好像做了很多事,过一段时间又变本加厉地颓废。这两年,完全依靠内心的动力去做事情,总是断断续续,很多事件总是拖到最后才完成,参加活动也是经常迟到。这种日子严重伤害了我的前途和健康。我后来也买了很多时间管理的书来看,比如GTD、《时间的朋友》等等,也尝试下载了doit等软件,可是都没有改变我的现状。
最后,我放弃了,某一天我在得到《精英日课》里面听到了一段话“天才都有拖延症”。从此,我把这个当作了自己拖延的挡箭牌,不脸地把自己和天才放在一起。
生活失控
去年11月30日,我从辞职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可是,我并没有过上原本以为的“轻松写意”的生活,自由带给我的是疲劳与失控。12月到2月,我每天都是凌晨睡觉,一大早又起来工作,可是重要的工作却一拖再拖。年后,我陷入了一个月左右的完全失控状态,除了完成每天的投资学习,其他的时间都在玩手机和睡觉。5月份开始,我用731法则(每天只做一件重要的大事,3件小事,重要的大事至少投入7小时)让生活恢复了一定的规律。可是,最近我又感觉生活很乱了,因为我每天的大事就是投资研究和学习,一做完(有时候只做了一点点,或者只是读了公众号)投资这件事,我就觉得自己没什么事情了。所以,就放纵自己去玩,有时我甚至会看通宵的电视剧。两个月下来,我苍老了很多,去体测,发现自己身体年龄已经39岁了,而两年前我的身体年龄只有21岁。我决心改变,请了专门的健康管理师来给自己梳理生活调理方案,发现除了饮食,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做不到早睡,做事拖延。于是,我将信将疑地报了加一的1对1时间管理辅导课,没想到意外地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
PS:因为对时间管理地偏见(认为做时间管理地秩序狂很刻板很无趣),我一开始强烈要求先试听一节课。后来,我想着试听实在太小气了,不是我地风格,于是一口气付了钱。后来的故事证明了我的明智。
第一课学习内容
第一个上完,我就后悔自己为什么现在才报这个课程了。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课程一共9个环节:
1、列出自己想要通过时间管理解决的问题,并为其想被解决的紧迫性打分。
可能是由于对加一的信任,也可能是深受失控之苦,我一股脑的把自己时间管理的困扰倒了出来。一共有10条,最严重的是晚睡(白天拖延,却有日是日结的习惯,总是晚上熬夜做事情,整的长期处于疲惫之中)。写完,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或者说个人管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身心健康,解决刻不容缓。
我想要通过课程实现的目标:
2、讲解了这一年12次课程的4大体系。
这个课程分为:生涯规划、目标管理、项目管理、行动管理四大体系。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辆要驶向目标的车,那么生涯规划就是导航,目标管理就是方向盘,项目管理就是换挡器,行动管理是油门和刹车。我一眼就看出,自己的问题出在行动管理上,缺少这个,前三个做的再好也等于0。
3、行动管理以周计划来驱动,而不是日计划。
行动管理体系是周计划驱动,而不是日计划。我以前的问题,就是喜欢从一天的维度来看问题,喜欢日事日毕,帮自己逼得太紧,经常为了完成日计划承诺,熬夜加班。忙的时候特别忙,闲的时候闲的要死。而从一周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更加从容的统筹自己的事项,不必过于纠结一天的得失。
周计划主要有三个步骤:列周计划(指向未来);执行并作时间开销记录(指向当下);总结复盘(指向过去)。通过这个循环,不断地调整自己地时间管理能力,在尊重客观现实地情况下,慢慢提升时间地使用效率。
4、我搞错了地GTD流程图。
所谓适应人性,就是我以前只会照搬书上的GTD流程表来做时间管理,可是书上的表和doit软件上的有出入,我遇到了困惑,就放弃了。而加一老师让我们在入门的时候只管理四个部分:收集箱、将来也许清单、项目和下一步行动清单。这样子不仅简单,而且和doit软件进行了完美的契合,我以前一直困惑的地方(清单太多,操作太复杂,还不如用手记)一下子就解决了。
另外这里还讲了一个小窍门,我们无论项目复杂与否都把他分解,哪怕只有一个下一步行动也作为项目管理,这样子我们的流程就更加简单,而且方便把所有的下一步行动都按项目来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另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们既然以周计划作为驱动,所以就把是否要执行的判断时间标准明确为一周,如果一周内不做的事情就放入将来也许清单。
几个月不用,我都快记不起来GTD流程图怎么画了。
5、10S收集,归口doit。
我们可以采用手机软件、笔记本、便签、Excel等各种工具来收集我们的灵感。比如,我们在工作是突然想到一个要做的事情就可以用身边最方便的工具把他记下来,等忙完了再把它导入到doit的收集箱内。这样子,我们可以及时清空大脑,又不会忘记重要的事情和创意。
等到晚上,我们会安排统一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收集箱,如果不是本周要做的事情就放入将来也许清单,否则批量分解为项目下的下一步行动。
6、组织。
项目进行分解后,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下一步行动,在一起杂乱无章,我们可以按照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他们进行归类。
按项目归类:因为我们每一个要执行的任务都被作为项目进行了分解,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这些下一步行动按项目分类。
按重要性分类: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不是按重要性给行动分类,而是按执行的难度或者启动的难度分类。类似于吃青蛙原则,我们可以在状态好的时候处理最难的事情,状态不好的时候处理简单的事情。最难的用红色表示,其次是深蓝,然后是浅蓝,最后是灰色。
按操作情境分类:有些事情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操作,我们给行动标上情境,就可以在对应的情境下查看此情境可以做的行动,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我的主要情境有:在家、车上、外出、电脑、收集、记事本六个。
7、检视。
所谓检视,一共有三个步骤:1)收集,把大脑里的想法放进收集箱;2)处理,定期处理收集箱的内容,把他们转化为行动;3)组织,把下一步行动按重要性和执行情境分类。
在行动管理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日检视和周检视。每星期一次周检视,推动主要任务向前发展,每天一次日检视,查漏补缺,形成节奏感。
8、手把手教你实操。
学完理论,加一老师马上带我进行手把手的doit软件实操。头两次,我学习时间管理就倒在软件的实操部分,这一次,加一老师带着我实操,把我解决了所有的困惑,从头到尾反复刻意练习,知道我把整个软件操作打通为止。这一次,我才发现,原来我以为很麻烦的问题,很可能只是一个快捷键的问题;我以为很痛苦的操作,其实只需要一个批量处理就可以完成。而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面却成了隔在我和时间管理之间的大山。
这一刻我真的想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这一次课程就让我对doit软件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视如草芥到爱不释手。
9、复盘与作业。
为了加深学习的体验,加一老师还安排了复盘和作业环节。不再赘述,详见下图:
学习收获
1、本次课程改变了我对时间管理的偏见,让我有信心、有动力做好时间管理,不再拿自由控说事儿;
2、掌握了doit软件的快捷用法;
3、见识了加一老师实用、有趣、认真的1对1授课方式,有了课程模式的榜样。
下一步行动
1、这一个月做好周计划与日计划,完成打卡任务;
2、针对问题,及时记录、思考、请教;
3、利用时间管理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
4、学习加一老师丰富的课堂呈现方式,不断迭代自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