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知识管理的认知的三个纬度:数据管理(信息的保存归类搜索标签),信息管理(理解消化知识点),底层规律(认知深度,链接知识点)
而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寻找并总结和应用自己的底层规律即临界知识。
最好的学习就像炼丹,知识点是药材,炼制技法就是临界知识,用技法根据药材的特性炼制成不同类型的丹药。而思维模型就是丹方,按照这个方子就容易炼制出成品。这是我的想法,我对临界知识是否就是思维模型还存疑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
什么是知识?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我觉得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是是否解决了问题或者解释了问题,预测了问题,而不是改变。
什么是临界知识?
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
包括基础硬科学正在用的基础理论。
什么是有深度的认知能力
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找答案时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人在某一行业,注定了会用这个行业的思维看待问题,所以应该跨学科的学习,拓展视野和知识面。
什么是技术效率
追逐做事方法技巧就是在提高技术效率,这样遇到每个问题和不同场景都要学习新知识。就是对术的追求
什么是认知效率
了解问题本质,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本质就是提升认知效率。是对道的追求
学习的基础工具临界知识学习的基本工具
底层思维和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人脑喜欢网络化的知识,由旧知识关联新知识更容易记忆。
具体做法是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之后。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很深的高度。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绿灯思维
学习这个观点有两个理论: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也就是一个信天赋,一个信后天努力。如果人们的观点被质疑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反驳而不是问为什么。
这就是习惯性防卫。另外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就习惯把问题归因于别人。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就是外部因素。习惯性防卫就是下意识的找外部原因。
这种做法其实是分不清我和我的观点,理解为对我的否定,而不是我的观点的否定。这就导致的反抗行为。
绿灯思维就是碰到不同观点后不急于反驳,而去思考观点是否正确对我是否有用的思维方式。
底层心态二:以快为慢
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很好的诠释了,慢就是快。先打通经络穴位才能贯通任督二脉成就武学宗师。
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穴位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第二个认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不限制在阅读上,比如学语言。
提升学习力的方法
学习临界知识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得决策质量更高。
精心挑选仔细加工我们错误假设,生活灵感,加速改变旧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过程。就是在提高学习能力。
具体方法: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是对假设的校正
做事情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发现错误知识(跳跃性假设,就是不加思考做出的假设);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主动进行知识的联想和联结);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的起来。
反思日记提问:昨天我做的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这个计划做起来,目前只做到了记录,反思很少。
损失规避效应,损失的痛苦远远大于面对获得的快感。 多问: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还听过……吗;有相关的方法可以用到这件事情上吗?
l对标反思经验:打卡正向反馈;自我催眠;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反思日记记日常小事开始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假设问题是我的问题,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思考问题的基础。
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
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
持续反思带来隐形竞争力
思维模式:假设是自己的问题,持续是因为正反馈
以教为学
紫岸做的微课就是以教为学
刻意练习
这本书还没读完比较晦涩,需要多看看别人的理解为,李善友教授推荐万维钢老师的课。
什么是刻意练习,核心是假设尽管专家级水平都是逐渐练出来的,但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别的心理表征,才能突飞猛进的进步。
这里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元认知能力的提升很困难,因为我们既有的思考过程有强大的惯性。我们必须通过悬挂假设、反思、矫正假设等方法来改变它 。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刻意练习在改变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在这里我明白了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是元认知,而不是临界知识
思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用黄金思维圈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的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划小圈就是持续刻意进行大量专注训练。即将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基础知识好比化学元素)
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复利、边际效益、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组成认知框架
持续提升学习力的三个技巧
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记录:如实的记录过程,因为记忆会为了让我们更舒服会扭曲过去想法对行为的解读。
如实记录过程的第一个价值是可以回顾去年的今天吸收教训加速成长。
第二个价值: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记录能让你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内容:事情经过、结果、情绪、如何思考的、外部环境条件。
思考过程的几个问题: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那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定期回顾
让我们生活有惊喜
让时间证明当时的决定正确与否
让记录和反思价值倍增
让时间加入能超越短视的局限,更能总结出临界知识。
具体回顾方法: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次审视决定问题的假设和效果;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周月度回顾,按目标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问:1、本周月的目标与期望
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如何
3、为什么?做得好的原因,不好的原因,如果现在重做,如何做,有什么不一样
跨领域经验借鉴
4、总结经验,有效假设,在什么前提下。哪些假设错误,哪些行为应避免。哪些是这次想到的,接下来尝试的。
二、将新方法,新认知,新问题,新启发汇总
年度回顾帮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
时间轴回顾法
回顾是发现很多短期正确,长期错误的工具
1、重要电话印象笔记录音,2、重要短信留存,3、重要单据扫描存印象笔记,4、提醒定期回顾,5、建立核查清单
付费购买
买书,买时间,花钱买省时间的生产力提升工具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够四两拨千斤?
两个假设
一、复杂世界是由简单基本规律决定的
二、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读经典书籍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找出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能用更加底层的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4、没有现成的规律就自己寻找或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在做你喜欢的事情过程中,寻找事情背后的规律。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总结规律和应用规律是知道与做到的差别
如何用呢?刻意练习!1、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2、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万维钢
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本质: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2、大量的持续练习。小马宋说品牌命名的关键是降低传播成本。
临界知识可以解释问题解决问题更能预知问题。
关键的预见性认知
阻碍预见性认知的是,应激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
与之对应的是结构性反应和系统化思考方式。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
现象层面
技术层面底层
规律层面:用户价值,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从众效应,边际成本,综合效应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要做的比别人好)
每个人都有能力圈
要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查理芒格说“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
做重大决策要在能力圈内
做狙击手而非敢死队
瞄准,扣动扳机
四、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复利效应:
复利的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结果B会加强A,不断循环。
执行次数要足够多。比如写公众号,写高质量文章是做A会导致B分享,如果执行次数多执行次数多,就会利滚利,总有一天会爆发大能量。
六度分割理论:六度人脉
用复利的思路思考生活
人脉拓展,投资理财,投资自己,都是复利效应
概率论:去找别人问经验可能是错误的?
生活是概率分布
过去每一件事情的结果,只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是概率事件
查理芒格的“费马帕斯卡系统”
频次概率与主管概率
即物理概率,和猜(信息质量)比如《像间谍一样思考》就是讲猜的。
决策树理论与外部视角
决策树是应对概率事件的工具
减少主管判断偏差的方法:外部视角
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看错时不死,看对了大赚)
小概率下总有幸运儿,你学不来
《黑天鹅》
概率不是固定值,是动态值
黄金思维圈
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看问题的三个层面:第一层,what层面,事情的表象,具体做的事;第二层面how层面,我们如何实现我们要做的事;第三层面why层面,为什么做。
思维方式成就一个人:投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why的本质,激发how的创意
进化论
与鬼共舞: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决定
拥抱变化
位置比努力重要:选择大城市掌握最新信息,结识人脉中心点的人。
死于,“知道”得太多,但没有行动
如何破呢?
精益创业:最小成本不断试错,不断迭代
祈祷自己有冒险精神
模仿领先者的行动,为什么思维为导向
要模仿同能力层的人
总结:面对变化的环境要构建信息优势,精益创业,模仿最优秀的人,能让你在没有冒险精神的情况下更好的把知道变行为
系统思考
为什么最高效的方法总是反直觉
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
系统思考的角度讨论问题有两个假设很重要。一是系统结构决定“部分”的行为;二是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是回路网络关系。
系统反馈的秘密:系统通过反馈即时纠正错误。
系统思考:找到关键解
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
《系统思考》《系统之美》《第五项修炼》
一是关注“关系”而非“事物”,二是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过程入手。除了分析现状的关系外,从历史资料中找到系统行为和时间之间的变化趋势。三是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四是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
及时反馈对系统行为有大影响。
二八原则
人脉的三个价值
情感,情报,资源能力
人际关系的“结构洞”
结构洞就是你的其他关系也都不认识面前这个陌生人。比如网友,你们一点关联都没有。你们之间存在结构洞。
如何打造人脉蜂窝
一、自我暴露,分享童年的感受,遇到的挫折过去的经历来加深信任。
二、做一个给予者
安全空间
①由于幂律分布定律,小概率事件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
②为了避免努力白费,我们构建安全空间,保证复利效应起作用。
③如何构建安全空间:
增加系统的冗余和提升决策的质量是创造安全空间的两大途径
第三条途径是,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