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遥《人生》有感
文/张振亚
近期读过的书,要数路遥的《人生》,真正让我读出了感情,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么多年来,读了一些书,也一直在读书,爱读书,只不过没有我刷高考题的劲头那么大,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书读个半拉子就撂下了,有的书跳读几篇就过去了。
前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每天除了给孩子教着背古诗、玩拼图以外,难得那充裕的时间,徜徉书海。爱人也爱上了阅读,还从网上买回了好多书,近期她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看麦家的《人生海海》,还推荐了一起买回的路遥的《人生》给我看,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真是感叹不已,回味无穷。《人生》真的就是真正的人生!
我觉得人生其实就像一片海,时而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平静,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或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或许,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高明楼的儿子三星给顶替了,他对人生却充满了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给他当头敲了一闷棍了。然而,落榜后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那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男女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
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
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那已经变灰的梦想,又鲜活的闪现在眼前了。
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开始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县城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与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
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美好,然而,在生活转了一个大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却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怎么个强大的对手,在生活的那一头操纵着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
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生命的几分赢得了快乐与精彩,又有几分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人生,的确是充满矛盾的,试想如果我们处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们敢保证我们会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确的选择吗?当我们作为乡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视时,我们就能保证自己仍能保持内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热的举动吗?恐怕到时候我们也会感叹悔之晚矣呀!
我个人认为,人生的选择本就无关对错,无论哪一方面,但是难的是我们对每个决定负责的勇气。有些道理总要跌过跟头才会真正记在心里,人生总要面对挫折、失败、无奈等种种不如意,可贵的是面对这些仍能保持内心的清亮,尽快调整心态,学会自省和思过,最重要的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