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体崛起的时代,手机把每个个体「有特长的个体」无限放大,使其有很多可能性,首先是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们,其次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为此赚的更多。
事实上,现在的金子很容易发光。
我们看到一个街溜子系列,让李会长涨粉600多万,他们一个团队积累的粉丝数过了千万。变现情况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偶然捕捉到用户喜好的事件,李会长从一个普通人开始努力拍搞笑段子,做过各种尝试,最后在并非他开始就设定的情景里火起来了,并且深入人心。
街溜子的超级符号是什么:
抽根华子、有个好大哥、有事电话。
这些喜闻乐见的语言,加上很不错的表演,与反复出现的叠加,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抽到华子想到街溜子」,以至于中华烟畅销,人们以抽华子表现一种态度。
类似普通人突然火了变网红的因素,都是因为有很个性的符号,通过手机,被人们认识。
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比如最近的脚艺人,等等,你去仔细观察,会发现都是有特点的。
每每这个时候,有心的人就会思考「我要怎么才能火」,于是也跟着去拍,结果往往是图了个乐。
很正常,因为全国这么多人,能成为网红的是极少数人,成不了才符合正常世界运行规律。
甚至别说成为网红,你连自己做好一个「独立的普通人」都从来没有真正审视过:
我的标签是什么?别人是怎么定义我的?
那在这种「个人有可能成事」的时代,我们应该且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自我设定一个标签,让标签与你的名字划等号。
举个例子,我身边让我写这篇文章想起来的人有:
大鹏,卖老友记白酒的。
方卫军,自己投资搭建项目。
李鲆,要出书找他。
老魏,做校友资源对接。
等等……
这看似简单不过的一件事,当你认真去梳理一遍自己,你会有惊人的收获,甚至开始焦虑:「我工作这么久咋认不清自己了呢」。
审视过后,还需要强调一点,不要让你有过多标签,只要一个标签。
这就是你的一个符号,长期以往给别人呈现这个标签,那么就达到你的名字与你的标签划等号的效果,让你很容易对号入座。
最后修改你的微信昵称和签名,朋友圈不是想到什么发什么,要发生活圈和专业圈。
生活圈让你给人信任更高,专业圈让你收钱,建立一个个体生意的雏形。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要轻视了微信生态圈里你的标签的重要性,因为,已经没有微商和什么商的区别了,做任何行业的都会发朋友圈,卖车的、装修公司的、代理记账的……甚至连守小卖铺的都会把店里的麻辣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