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余华的小说<活着>,恰巧一天和朋友聊起了这本书。福贵从一个纨绔子弟到娶妻生子,历经五八年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失去一个一个挚爱的亲人,接踵而至的打击让我们无从同情,然而他说“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会很踏实。”余华以至真至诚的笔墨将富贵塑造成了存在的英雄。这是在物质匮乏年代的赞歌,朋友说<活着>与《老人与海》有相同的心境,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听之沉思,若有所悟,于是我重读《老人与海》。
老鱼夫圣地亚哥八十四天出海一无所获,但老人仍蓄势待发,第八十五天老人出海了,在茫茫大海中他的坚持有了回报,他钓到了一条大鱼,历经了千辛万苦,然而在归航的途中,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一条又一条大鲨鱼,老人与之搏斗,刀没了,枪没了,船桨没了,最后大鱼被一口一口分尸了,只剩下一堆鱼骨,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此次阅读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感动,老人与大鱼搏斗,他满脸血污,互相僵持,他自言自语:一定要记着吃沙丁鱼,不管多么不想吃,天亮之后要把沙丁鱼吃了。一个紧张而又迷茫的人,是否可以像老人那样要勇敢而自信?一个面临机会而又势力不足的人,是否可以像老人那样要给自己一个盼头,熬过这个暗境,明天多么美好。
当老人独自漂泊在大海的时候,老人只有靠自己。于是我想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像老人一样独自漂泊在海上的渔夫,只有自己和自己对话,人们只有看到我们网里打回的鱼,而其中所经历的各种心酸和困苦,只有我们自己消受,各种辉煌自己体会。
小说的结尾圣地亚哥梦到了一头雄狮,这是有意向的梦境,所有的人看他拖着一副鱼骨架,看他是个失败者,但他心里最清楚,他是自我的赢家,他心满意足了,我们是取悦他人,还是取悦自己呢?
余华在《活着》自述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人可以被毁灭,而不能被打倒。老人带回村的大鱼骨头,也许就是海明威面对困难时所秉承的意念的物化,这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烙在灵魂之中的骄傲,是的,自我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