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在《白夜行》里说: “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万物只有相似,并不是绝对相同,不要过度追求完美,不要过度的苛求,不苛求自己,不苛求友情,也不苛求亲情与爱情。
要给对方留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生活中要学会“放风筝”式的相处,线太紧时就松一松,当然你手中得有足够的线,让他自由飞翔;飞太高时,再把线往回收一些,既让他有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又随时在你的范围内。不要用“橡皮筋”式的相处方式,越抻越远,如果双方不妥协或一方慢慢妥协松手,等待皮筋断掉,势必有人受伤,伤有身上,痛在心里。
距离产生美。这是不变的真理,就是要让人时刻明白,只有保持距离才会产生美,离的太近或许会有灾难。即便是再好的哥们、闺蜜,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朦胧感,有神秘感,才有美感。学会保持适度的距离,既不过分亲密,也不过分疏远,保持足够的空间,让彼此都有自由呼吸的余地。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谋。职场、婚姻、生活皆如此,不要过度要求对方服从你的意愿,100%执行你的要求,不要让对方对你言听计从,更不要用道德绑架别人。试图以绝对的控制驾驭他人,或许短期内看似成功,久而久之,只会让对方心生厌恶。
毕竟,没有人喜欢被束缚,被强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决策。当我们以道德去绑架他人,要求他们言听计从,其实是对他们个性的抹杀。过度的要求,只能换来表面的顺从,却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多样,也许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好。
看破不说破,看穿不说穿。有时候,面对一些人,针对一些事,心知肚明就好,没有必要去揭穿,知道了,也假装不知道,给彼此留有余地,也是一种智慧。
身边有一同事,猴精猴精的,在谁面前都想做好人,有了功劳都是自己的,有了过错全部推给别人。人人面前都想当好人,落人情,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没有立场,别人不敢与你交心。巧言善变,别人也会有察觉。
就拿最近上海出差事件来说,上海那边让她推荐2个名额。第一天,她过来邀功:“我把您的名字报上去了,咱俩一起去上海,看看黄浦江,逛逛免税店……”。
过了几天,得知去上海要工作任务的,不是象征性的听听课,而是要输出方案,编制出手册。
或许因为我的级别比她高些,不敢指使我干活她歇着,也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周末的早上微信告知我“上海那人太晕了,大晚上发信息告诉了我想让推荐的人员职位。” 还附上了微信截图。
看到信息很是纳闷,一是截图显示的聊天内容时间是17点多,怎么能是大晚上呢?二是聊天内容仍不明确,到底是需要谁去?
我心想反正我也不想去,上班再与她说吧。上班后发现2个名额中,把我换成了一名听她话的下属。
我笑了,听人说她在日常处事中,时常出现自己说的话诉的若,漏洞百出。
其实,在这通讯发达的时代,想搞清楚一件事很容易的。不是没发现,而是没说穿;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意 。看清了,明白了,远离就行。
另一同事说我这样做不对,应该当面说出来,让对方知道她错了,别让她误解,认为我这人不好相处,或者认为我好欺骗。
有必要吗?我不想解释,也不需解释。人与人相处,首先要以诚相待,如果吃亏了,也没关系,一次吃亏上当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性,还是值得的,有所收获的,以后远离就可以了。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教育。人性这东西,不是我对她发一次脾气,她就能改掉的。这个世界就是不完美的,我也做不到完美,又何必要求别人完美呢?
人性这东西,最是禁不起考验,不要去考验他对你是否忠心,不要去窥探他的秘密,不要强迫他不想说的话。想让你知道时,自然会告诉你;不想让你知道时,还是糊涂一点,适当的装瞎,会让自己过得舒服舒心一些。人心千变万化,或许,你看到的也并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