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季 242|文字路上的那些老师们

其实,我并不擅长写作,只是源于对文字的一片热爱和纯粹的执着。我喜欢通过不同的文字排序来组合生活中的那些酸甜苦辣,我也喜欢把自己沉浸在文字中,自由地驰骋在文字的疆域里,所以,算起来,文字应该是我写作路上的第一位老师。

我永远不能忘记小时候,看到文字的那种欢喜,即便说明书,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看出一抹独属于自己的喜悦。小时候对于写作文的恐惧不亚于做一个噩梦,所以特别佩服那些会写作文的人。甚至一度猜想,那些随时能妙笔生花人的定然有着过人的天赋,他们一定是上帝特别眷顾的一类人,而我则被上帝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提笔即是字字艰难时,导致每到写作文时,觉得就是人间最难熬的日子,我一直惧怕写作。

还记得在初中时,自己很用心写的一篇作文却被老师批评为“小儿科”,而老师高声宣读其他同学的作文,似乎每一个字都是对我无情的挖苦。那时的我觉得,作文课就是最难熬的日子。班上,有一位男生很能写,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很是羡慕。后来才发现那位男生不仅作文写得好,他写的小说也正在班里风靡。曾经读过他的一些文字,的确语言丰富,情节曲折离奇,唯一不喜欢的是故事以班里某位学习较差的女生为原型。我总觉得,写作应该更多是对生活的热爱,不能作为贬损别人的工具。后来,老师说同学的文章带着些“鲁味儿”(鲁迅的味道),言语特别犀利。如今,好多年没见,不知道他是否已经成了某位作家亦或活跃在文坛,这些都不得而知。但他曾经的确是我向往的一类人,为此,我开始朝着他的方向努力。他,应该是我写作路上的第二位老师。

因为想要成为某种人,所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到了高中,才有了机会接触那些世界名著。那时,租书风靡在中学的校园。当同学们都沉浸在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中时,我则专门挑选一些文学作品来读,《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茶花女》《百年孤独》《大卫科波菲尔》《鲁滨逊漂流记》……许多文学里的人物慢慢从道听途说走近了我,我才知道用文字铸就的世界竟然如此曼妙,多少年来让人如痴如醉。从那时起,仿佛上天特意为我打开一扇窗,在某个时候,会突然有一种书写的冲动,仿佛洋洋洒洒写上几百字,心里才够酣畅。尽管那时写得不尽其然,但我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文字王国里。这样说来,那些书应该是我写作路上的第三位老师。

后来,参加工作后,我正式尝试写作。诗词歌赋小说都曾有过尝试,但终究觉得自己不是写作的那块料子。曾经一度喜欢写诗,然而朋友劝我不要写诗了,诗人终究与自己无缘,但诗歌的确爱到骨子里。

我开始着手写些散文随笔,在写作的这条路上,最值得幸运的要算遇见张亚凌老师了,她一度颠覆了我的生活观和写作观。我原以为写作是一件极其高大上的事情,哪里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专利?能够转化为铅字的必然叙述的都是轰轰烈烈,里面记录的事情必然是可歌可泣。

我不曾料想写作竟然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生活尽管有一地鸡毛,我们用写作将这一地鸡毛编织成鸡毛掸子,掸去生活里的烦恼忧愁。的确,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文字可以把烦恼转化为片刻的欢愉。跟随着张老师的步伐,我的文字也开始行走在平凡的生活里,有时候是脑子里闪过的一个念头,有时候是一件小小的感动,更多时候文字像一位老朋友,不厌其烦地听我絮絮叨叨,在文字里,我找到了自己独乐的方式。

曾经身边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再写了,他们说,看你每天坚持写文章很是辛苦,然而,我却在文字里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趣。在一天天的文字更新里,留下了走过的痕迹,如果说往事不能回首,那么只要打开曾经记录的点点滴滴,就像一幕幕电影一样,我追寻到昨天的自己。这样说,张亚玲老师应该是我的第四位老师了,张老师不仅引领我写作,更让我学会如何乐观面对生活,如何在生活中不断发觉美的意义。

生活处处是吾师,感谢那些在我生命中的老师们,让我在惧怕中成全自己,在文字中寻找只属于自己的一方空间。

2019年11月20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