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黑色、白色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色或白色,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
◇管理不是非黑即白
在管理中,很多领导者在处理关系的时候容易走极端。比如,与对手、下属出现矛盾时,管理者一定要把事情分辨得非常清楚。这种处理方式看起来对双方都很公平,但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解决问题,有时候还有可能让事情恶化。
任正非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才提出了“灰度”理论。任正非提出的“灰度”理论要求管理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可以介于黑白中间的各个不同状态,呈现不同的灰色,即黑、白管理的二元平衡。在不能确定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和方案哪种正确时,或者事物自身就没有绝对正确的情况下,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将争论的双方引入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灰度”理论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基于华为多年的管理实践提出的概念,它包含了两大核心思想,即开放和宽容。任正非深知,极端的思维往往是过度的,只有开放和宽容才能够消除冲突。
任正非要求华为的干部要学会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样就能真正达到灰色的境界,就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可以说,华为20多年的发展所沉淀下来的管理思想的精髓正是管理的灰度。
◇管理者要懂得开放管理
开放,是灰度管理最基本的态度,它是华为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并且在变化中始终保持创新精神和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对于开放的管理,任正非曾说:“华为公司一定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要在控制有效的基础上,进行转制改革。要像新加坡的方法一样管得很严,在严管的情况下,逐步去释放能量,释放过快就成了原子弹。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很严厉、苛刻的管理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建设,我们想逐步放松、再放松。”
华为成立之初,市场份额就那么大,谁抢占得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谁就能发展得更快。为了抢占市场,华为可谓“虎口夺食”,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一次招聘就成百上千,甚至出现万人招聘的场面。大多数员工还没来得及好好练兵就要“上战场”了,培训时间短导致了员工基本素质失衡,很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没达到一个管理者的要求就被“火线提拔”,这时候的华为可谓“乱世”。为此,华为采用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体系,号称“严刑峻法”。
1999年以后,随着华为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期,华为的“羽翼”也逐渐丰满,各项管理变革得到落实。不过,管理实现了流程化和制度化以后,华为开始逐步放松了严厉的管理方式。此时,任正非才认识到,以前粗放式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只有让管理更加富有人文色彩,更加开放化,才能适应华为当下的发展需求。
禁欲主义不行,拜金主义也不行,人必须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中发展。任正非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保持适当的宽松,不骄不躁,保持36℃的体温,激励创新。36℃的体温,为华为人提供了开放、舒适的环境,激励他们爆发出更多的能量。”
◇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宽容是灰度管理的第二个核心思想,它是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原则和手段。显然,管理者的宽容,为企业带来的是和谐的发展环境。只有宽容,才能有效地处理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有人说宽容就是妥协,而妥协的管理似乎就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毫不妥协才能显示出管理者的英雄本色。其实,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能够真正体现管理者的气质,因为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宽容。
对于外界对华为“宽容”的误解,任正非这样解释道:“‘宽容’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接受别人,或向别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宽容和妥协能够消除冲突,拒绝妥协,必然是对抗的前奏。”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是中国商界里最懂得“妥协”的人。2000年4月3日,以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的成立为标志,联想一分为二:一家是由杨元庆率领的联想集团,主要业务是PC及相关产品;另一家是由郭为领衔的神州数码,主要业务是分销及系统集成。联想公司给投资者的解释是:“由于业务冲突,分开更有利于业务发展。”还有一种说法是,“杨元庆的联想集团代表着现在,郭为的神州数码代表着未来”。
这些都是说给股市听的,事情的真相是:柳传志打算让杨元庆接手联想,让郭为做杨元庆的副手。不过,柳传志用了半年时间进行试验,让杨元庆为主,郭为为副,半年之后发现两个人的配合并不理想。
在柳传志的印象里,多数管理者的经验是选择一个人,让另外一个人离开公司。柳传志比较熟悉的一个案例就是杰克·韦尔奇在三个员工中间为自己挑选接班人的经历。韦尔奇曾经这样形容过那段经历:“那是我面临过的最困难也是最痛苦的选择。”但是到了最后,韦尔奇还是选择让其中的一个员工留下来,让另外两个员工走人。
柳传志不愿意效仿韦尔奇的做法,他不愿意放弃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在柳传志的心里,郭为和杨元庆都是联想难得的人才,能力不相上下,他甚至形容郭为是“孔雀”型的领袖人物,善于展示自己的美貌来影响别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他;而杨元庆是“老虎”型,依靠自己的力量,威风凛凛。如果他让杨元庆坐上联想第一把交椅,郭为肯定不服,甚至会辞职走人。
柳传志不忍心联想丢掉郭为这个人才,决定向他们妥协。于是,柳传志让杨元庆统率全部联想品牌业务,而将代理业务和系统集成归郭为旗下。就这样,有着几十家分公司、上万名员工、20亿元资产和200亿元销售收入的庞大公司被一分为二。
柳传志宁可拆分联想也要留住郭为这只“孔雀”的“妥协”战略,向我们诠释了宽容与妥协的艺术,也为联想留住了一笔财富。
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与对手或上下级“交锋”的时候,矛盾和争端不可避免;但如果我们能够像柳传志一样,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灰色地带”,用适当的妥协化解矛盾冲突,实现平缓过渡,将会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华为公司的确做到了这点,在历史上所有的变革过程中,华为都能够掌握灰度,绝不走极端,平稳地实现软着陆;而这些都是灰色的改良,并不是激进的全盘推翻或彻底否定。
哲学家斯宾诺莎也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
因此,我们要有任正非一样的灰色观念,不要在变革中走极端。我们要意识到,变革是必需的,但是任何极端的变革,都会破坏原有的积累,适得其反。
智慧小语
1.管理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在具体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管理者坚持用一种标准进行管理,很可能让企业内部的矛盾激化。
2.管理要讲究开放,过于严厉、苛刻的管理并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建设。
3.宽容和妥协也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