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纪念”的纪念

(一)我是想记录闺女对“纪念”一词的初步理解,也就是闺女对“纪念”一词的第一次理解,第一次接触。

星期日,难得一周不用班的一天,吃饭我一定要细嚼慢咽,玩耍我一定要边晒太阳边看看。

星期日,难得这一天不催可可吃饭,不拉可可赶路,我一定要陪可可玩玩。

东征纪念馆广场

月亮湾广场

体育场

县委政府院

影剧院

我能做到带可可去的石楼的五个公共场所

今天可可选择东征纪念馆广场

母女出发就不早了,10:40坐公交车,下车可可选择先爬楼梯,再玩羽毛球。

“可可,我们一会爬上去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大山和房屋.”

“可可,你看吧,这就叫登高望远。”

“可可,望就是看的意思。”我见可可没有反应,补充了一句。结果可可还是没有反应,我就沉默,猜想她可能不懂,猜想她可能反感我这样见缝插针地讲解、告知。

后来她要求拍照,我给她讲第一次带4虚岁的她来这里时,她细心观察到毛泽东像上叉腰得大拇指在前,反驳姥姥和妈妈的手叉错……可可听着开心地笑起来,我就顺势引导她观察吹冲锋号战士的像……在引导的过程中,可可发问了好几次……其中问到东征纪念馆是什么意思?我给解释了一番,可可不言语。我就沉默,可能我解释得语言不贴近幼儿吧。

可可提出走大路下,我们一起下,路上她要求我说说看到有关沁园春和毛泽东东渡黄河在石楼居住的故事,我尽可能简单了说几句,争取不让可可听得云里雾里……

总结1:

希望被闺女发问,自己先得借机无意地发问和引导,尽可能地不那么刻意,尽可能地给孩子随意感自然感。

(二)转到感恩亭的时候,可可突然情绪低落地说:“妈妈,这个楼是我和李沐珊最后一次玩的纪念。”我听着她伤感的话语和语调,心里也跟着难过,把可可拽跟前说:“可可,刚才你的话这样说才合适——这个楼是我和李沐珊玩过的纪念。不能说成最后一次的纪念,妈妈有李沐珊妈妈的微信,妈妈会跟阿姨联系,让你们在太原或者石楼碰头玩的,你们还会有许多的美好纪念。”我一边安慰情绪异常的闺女,一边惊喜地发现可可对“纪念”有了她自己的理解。

4虚岁第一次来东征纪念馆

5岁6岁也来过几次

7虚岁的今天又来东征纪念馆

总结2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闺女一次有一次的开心,就等于我一回有一回的收获!

(三)午餐在2点吃的,瓦块香,来石楼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在无意间发现过布置得有些情调的小饭馆:蓝色的软包坐凳,海滩图案的墙画,把可可吸引……风铃告知员也引起我的注意,比电子产品告知好多了,因为听腻了“欢迎光临”……因为错开饭点,大厨不在,是大厨爸爸接待我们,老头70多岁,服务态度十分好,可可走出饭店还说:“人家卖饭的心好,还让妈妈充手机,还让妈妈罐了一壶水。”


总结3:带孩子出来吃饭,一定错开饭店,不用浪费时间,不用听过于杂乱的声音,不用吸二手烟,还可以享受除吃饭外的一点点暖心照顾,比如老头子让可可数钱给他,要求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我从来没有让可可数过钱,认钱数钱教育的缺失)

2022.3月6日晚11:11

星期一又是赶赶赶的节奏了

期待下周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