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经常性的聚餐活动,几个人总喜欢出去搓一顿放松下原本就够放松的生活,迈进一家饭店,点了菜的我们叽叽喳喳的等待,忙着自拍的同时,挺到旁边两个站着的服务员对话。
"哎,我昨天去大学了"
"干啥去了?"
"我去教室上课了,老师以为我蹭课的呢"
"厉害了,怎么样?"
"上学真好"
在校的学生大多注重学习浪费大量时间出去找兼职,而在外辛苦工作的服务员却努力抽时间来学校蹭课。
很多人觉得大学更要注重实践于社会,而书本上的死东西没太多意义,只会读书的是书呆子。记得之前微博热搜有一个捡垃圾的流浪汉,老人每次歇息时都捧着书靠在墙角贪婪的翻开每一页,读过一本又一本。评论里好多人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年少时不好好读书到老了再努力也是捡垃圾的,鄙夷这种三观不正的观点同时,觉得这个故事真正告诉我们的是读书不是为了有用。上学大概如此,太多人觉得上学为了工作,其实工作只要有足够的能力都可以胜任,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技术课程其实可能比大学课堂里还要专业,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挤破头上大学?
最应该的是为了在大学里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升华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再为了应试而在课堂上自由的讨论交流。
后来我问了那个服务员为什么觉得上学真好?
"不累啊,还有就是看老师都一个一个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多受重视啊。"
这学期在校内找了个兼职在礼品店上班,不累但是需要很强的交流能力,各种各样的穿着,各种各样的口音,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的好一点的笑呵呵的买东西,会很礼貌的问,有的素质不好吵吵嚷嚷的,有的慢性子犹犹豫豫一样东西磨叽个把小时,可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那些无视无礼的人,好心去帮助整理挑选,和她说话时完全被无视不予回应,学校里老师从来都是笑脸相迎的解答问题。
故事很真,主旨也有些老套,可最真切的体会远比大家口中的强调来的更猛烈更加能撞击内心。从小到大,听过很多次"上学真好"却从未真正的深究到底哪里好。
记得看过一段话,原话记不清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我们吃过的肉和饭最终都长成了我们身体里的骨与血。 读书上学不一定能获得财富,但至少能让我们明是非,知善恶,能让我们的灵魂在独处的时候不至于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