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看似努力不过是自我安慰

“感觉自己现在太废了,所以我最近去报了个班学古筝,昨天练习了一个晚上”

“我打算把英语捡起来,昨天学了2个小时”......

在远离学校几年后,随着逐渐适应了职场,并过渡到一个相对稳定、平稳的阶段后,我和我身边好多朋友都开始对有一轮新的恐慌,想学一些东西充实自己,并信誓旦旦坚定的一定要混个样出来。

只是,亲爱的你知道吗,没有持续的坚持让量变到质变,你的看似努力并不会为你带来欢喜和成绩。

前段时间网络上经常能看到知名明星韩雪的信息,称赞她自律,从综艺节目中能看到她每日几乎都在严格按照她给自己定下的作息在持续着,然后有了每日看似轻松随意的坚持学习英语半个小时到她在TED上轻松自如的用英语演讲以及用娴熟的英语参加配音节目。

好多人羡慕她的自律之余,也一边默默的关了抖音/微博,拿起了英语练习题。并发下宏愿:一年后自己的英语要达到多少级。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约她玩的时候说她计划了每天至少1个小时学习英语,打算好好努力做出一些成绩。

只是坚持下去实在是太不容易:今天公司加班到11点,来不及了;好久不见的朋友聚会了下,没时间了;这两天要记住的东西太难,学不下去啊......于是,从开始的每天为计划的那件事花2、3个小时,到每天花1个小时、半个小时,偶尔间断,长期间断,然后一段时间后倒回过来看,之前的努力不过是然并卵。

不只是我们普通人,台湾作家吴淡如也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女同学日语很不错,女同学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坚持每天学习30分钟。

吴淡如很想超过她,于是就定下目标,每天学习2小时。

她心想,女同学每天学习30分钟,她每天学习2小时,肯定能超过女同学。

一开始,吴淡如很认真地每天学习2小时的日语。可是,她没学几天就发现自己很难坚持下来。

特别是忙碌的时候,她很难有2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日语。

一段时间后,吴淡如看到自己的日语水平并没有进步多少,她便放弃了。

4年后,她惊讶地发现那位女同学始终保持着每天学习30分钟日语的习惯,而且女同学的日语水平早已让她望尘莫及。

于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中说,

“付出和结果之间往往没有那么立竿见影。在离开学校之后,当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不再像做题和考试之间联系的那么紧密的时候,很多人的付出都是浅尝辄止的。”

“人活着不能像一根草而是要像一棵树,能走到金字塔顶端的只有雄鹰和蜗牛两种动物”

柴静在《看见》里面说:“每个轻松的笑容背后,都有一个曾经咬紧牙关的灵魂。”

荀子《求学》篇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后来,吴淡如感慨地说:“最重要的路程应该慢慢跑完,而不是看刚开始跑得有多快。”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有个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没有持续的坚持下的努力不过只是感动我们自己,我们依然如原来一般的一事无成。就如网络说那句著名的话——高手都是持续性努力,废人都是间歇性自虐。

真正的成功一定是在一件事、一个目标上取得有阶段性的成绩才可以。所以,我们看似认真准备,每天半天,2、3个小时的去进行一件事情的开始,只要没有坚持下来,不过就是感动了自己,并不会为实现结果有多少影响力。这也就算不得是在努力。

所以,我们想达成目标,并不是每天加倍的跑多快,花多少功夫,而是坚持,我们需要让自己持续的坚持一件事,成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阶段的努力,需要持续的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要做的便是:每天规划处可行的时间,一直不放弃的、认真的做下去,持续的在那个领域里面坚持,坚持到量的积累可以达到质变,坚持1万个小时,我们终将不一样。

这句话送给你,也送给我自己,请让我们定下目标后,不要着急,每天用可以拨出来的时间,持续、不间断的坚持和努力,逐渐的每一天更接近的靠近最终的目的地,我们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