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环境对于我们种鸭养殖行业的发展和种鸭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养殖管理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保正利润的同时,合适的环境条件能够确保种鸭的健康生长,提高自身的生产性能。现于个人的观点说说养殖管理措施和环境控制的方法如下。
首先说一下管理,我作为公司的一名种鸭管理技术员,那么就应该懂得该如何管理好每一批种鸭。想要管好一批种鸭需要好的养殖场的布局,卫生,养殖记录。
养殖场的布局应做到合理规划,做到功能明确,便于操作和管理。通常包括饮水岛,产蛋区,活动区,粪便处理区等。各区域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以保证种鸭的健康。
养殖场卫生是养殖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应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同时,应注意垫料和饮水的卫生,确保种鸭有个干燥舒适的环境及能够摄入安全无菌的水源。
养殖场应有自己的一本档案几录本,记录好每天的喂料量,死淘数、疾病、日产数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养殖者及时了解养殖场的盈亏状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那么环境的控制呢?在种鸭后备期的育雏期中要做到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恒定,才能保证往后的种鸭能健康生长。
温度是影响育雏棚内环境的关键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种鸭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棚头、中间、棚尾,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现在都是采用引风机串连法,把所有炉子串连起来,每个炉子前装上一个控风阀。这样整个棚内的温度就能达到比较均匀。
湿度是影响育雏棚内环境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滋生,进而引发疾病。过低的湿度则可能导致动物呼吸道疾病,脱水粪便糊肛等现象。可以根据温度的高低需求,将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通风是控制育雏棚内环境的有效手段。适当的通风可以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保证空气新鲜,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但同时,应避免通风过度,导致温度和湿度波动过大。
育雏前7天通常是把照明灯全开刺激种鸭生理条件同时助于种鸭采食。
当然管理好一批种鸭还有很多方法,在此就不一 一咧了。总之事在人为,管人管事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