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阳已经七八年没见,成都学习结束,我绕道重庆看看他。上次分别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刚研究生毕业的青涩小伙,一瓶小酒就能喝吐。再见面的时候,敦厚未改,但已经是一个说着一口重庆话带着一个重庆小家庭的重庆人了。
他的妻子应该属于典型的重庆女人,爽朗大方,温柔细致。他儿子刚两岁,对什么都很好奇,很会模仿,小名跳跳,喜感十足。欧阳就在重庆最繁华特一个片区工作,也不很忙,也算很幸福了,很为他感到高兴。
吃完早饭,他开始带我一日游。我说景点就不去了,就看看重庆的山山水水看看重庆人吧,欧阳说那我们就不开车,坐坐轻轨坐坐船好了。
果然是山城,重庆的路是立体的,到处都是天桥和阶梯,路边的很多小店都以“梯坎”命名。好在市政也舍得花钱,建了很多电梯。要不然这上上下下的得把人累趴下。欧阳提醒我重庆很少骑自行车的,所以共享单车几乎看不见。重庆也不禁摩,摩托车在这里还是很方便的一种交通工具。
2号线几乎都是在山上走,山脚下在城市两岸中蜿蜒流淌的江水一览无余。经过那段著名的轻轨穿居民楼奇观,再步行一小段路,很快就到了解放碑。
解放碑比我想像的小太多了,在旁边高楼大厦的包围下,显得寒酸又不起眼,但刘元帅的题字还是清晰、干净、有力。据说当时建成时,这个碑还是这里的最高建筑。沧桑巨变,都浓缩在这里了。
剧院的外形总是很有型的,朝天门半岛正对着的翠绿色建筑,就是重庆剧院。朋友不是太喜欢文艺活动的人,看戏剧也还没有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种常规选项。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剧院会有更多值得我们期待的好戏,国人们也会更经常地走进剧院吧。
建设永不停歇,重庆人口稠密,房子也建得密,但工地总是繁忙的。两江交汇的半岛尖嘴,一座帆船形状摩天大楼已经初步建成。
红糖凉粉,味道不错。遥想当年,朝天门码头的棒棒们辛苦了半天,在夏日的树荫下,来一碗这样的凉粉,多么惬意呀。
酸辣粉,也是麻辣的,还放了一根小麻花。
坐在船上,在嘉陵江和长江上兜了下风,两岸的建筑依次排开。终于能看到点青色的山。黄色围墙的湖广会馆特别引人注目。“两江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朋友的一个邻居姓阳,重庆本地人,即将到美国做访问学者,阳与欧阳本是同姓,他祖籍就是江西的,后来迁到湖南,又迁到这里。
到西政老校区,我们是从一个侧门进去的,爬了一段弯弯曲曲很高的台阶,才终于到了学校中心部分,教学楼、图书馆都很精致。我看到一处房子的门牌是以村命名的。一条长廊的门两边科着一副对联,简述了西政的历史,口气很大,但我想它当得起。
磁器口比我想像的大多了,五花八门的吃喝玩乐,让人眼花缭乱。我们边走边看边吃,逍遥自在。一处卖麻花的店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吃货们为吃努力的精神,让人敬佩。
两间商铺中间,还容得下一个调解委员会的牌子,只是牌子之外的人员、办公场所就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