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童年

  爸爸出生在中国最动荡、贫困的年代(1939年)。爷爷又因病早逝,爸爸五岁时就同奶奶孤儿寡母的过日子了。爷爷虽留下点财产,但奶奶为大伯能娶房好妻子把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给了比爸爸大十二岁的大伯。奶奶带着爸爸寄居堂伯的房子另起炉灶。那时奶奶48岁,爸爸6岁,在农村那是最难讨生活的。爸爸就替有钱人家放牛,奶奶做针线活。

  但就这种困难的生活爸爸从不觉得他童年苦,每当他有空闲时总会同我们讲他童年趣事,眼里满是由衷的快乐!

  他们放牛娃总是一起把牛赶到有草的山坡,把牛一拴几个人就玩各种游戏。有一次玩捉迷藏,爸爸把自己藏在一个土包边的荆棘丛中。小伙伴们都找不到他,他得意地猫着。小伙伴找了半天没找到看看天色不早就各自回家了。爸爸猫在里面不舍得出来,听听外面没了小伙伴的动静,只好往外爬。突然看到身边有个白色的半球形的东西,正想拿过来看,那一刹那他意识到这是骷髅头。吓得他连爬带滚往山下跑,鞋都飞了,牛也忘牵了,哭着跑回家。我的脑海中总浮现着一个画面:暮色下一个瘦小的身影狂奔下山,满脸泥土和泪水。

  仿佛爸爸所有美好的,有趣的回忆都定格在他上学前一年多的放牛生涯。爸爸说小时候奶奶不舍得让他穿别的鞋放牛,一般只穿草鞋,冬天也是这样。他说每次牛一尿尿他就赶快把脚伸到牛肚皮下,让尿冲在脚下。那个舒坦比现在洗脚房泡脚舒服多了。好几次我陪他去洗脚他都会陶醉在他的回忆中,笑着说:“哎,那牛尿冲在脚上真舒服”。让我心中百感交集。

  有时给他买些他没吃过的水果,他总是说;“我小时候偷吃的萝卜可比这些水果好吃”。他们放牛的孩子,多半家境困顿肚子也只能吃到半饱。所以田头的萝卜蕃薯成了他们下午点心。他们都小心的每次少偷点,每日轮流到不同家的田里偷。要是哪一家发现了,骂得凶,下次就多糟蹋他们点。江南毕竟富饶,有的家看到小孩偷这些,都不会怎么训斥,吓跑他们就罢了。爸爸说有个老人很慈善,看到他们偷都不赶,叫他们小心点别踩坏了就行。爸爸他们这些小伙伴就会很自觉帮这老人家田里杂草拔掉喂牛。这种乡里乡亲的友爱如今社会已不复存在。

  爸爸的一年多的放牛生涯在他眼里是一生中最消遥自在的日子。那穿不暖吃不饱的童年并没影响他性格、身体成长。相反爸爸性格远比大伯开朗,乐观。我总在想是不是自由,开放,有三五玩伴的童年远比锦衣玉食的物质给予的童年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