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认识的新海诚,是以写作者的身份出现在眼前的。
从《星之声》的脚本到《云之彼端》的小说,再到《秒速五厘米》的歌词,一步步的,我和他的故事一样,从一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
我想,决定你是否喜爱新海诚作品的理由,在于你相不相信萨特。
你的人生,是否存在许多的遗憾,和值得你去珍惜的东西。他们看似因巧合而诞生,但又是你做出选择后的必然结果。没有正确与否,但你所拥有的今天,背负的责任,是来自于你一个又一个的选择。
所以,早上起来我做了一个选择。
搭第二班公交车,错开上班人群,一路听着
Mr.的《昨日》在困意中摇摆一个钟到三坊七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电影。
特地选了人最少的场次,座位最少的影厅,只为安静的观影效果。
但遇到了同样想法的熊孩子一群,多次产生暴力冲动,所幸影院音响够响,才让我作罢。
我必须要承认,在看完电影的一个月内没有办法客观的去评价这部电影。就连《大鱼海棠》都能让我哭成傻逼,直到走出影院被阳光打在脸上才平复心境,想起要打开手机,凭录音记下紧要情节和想法。
《名字》的美术、音乐、镜头语言我无意多说,因为所有的公众号都比我要懂得多,新海诚赖以成名的,也正是这些东西。想要真正的理解他们,一张电影票一杯热奶茶比什么都好用。
我决定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描述我的感受。
「灵魂交换」其实并不算新鲜的想法,无论是日本本土文学还是世界文学都早已出现这类例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但就像推理小说中的密室问题一样,一个想法是否好用,不在于是否新鲜。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正是来自他的可读性,即每位后来者都可以进行自我的再创作。
日本作家一直以细腻著称,从文学系出身的新海诚顺理成章的继承了这一优点。同样简单的人生故事,为什么能够唤起观众的共情,正取决于点滴的细节。
一开始的「捏胸」镜头就让人不自觉笑起来,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老爷们很自然的被这样的滑稽牵扯进去,尤其是男性观众,可以肯定每一位男性都曾经幻想过自己变成女子的时候会做些什么,而新海诚用活泼的笔触写出了我们略带猥琐的心声。
交换身体后略带夸张的肢体语言,轻微的生活习惯,甚至喘息的节奏,一一积累起来,让观众能够毫无阻碍的分辨角色究竟是男是女。只是单纯的分辨并不算太难,难得的是,我们竟不觉得这样的交换有什么不对,甚至和片中的奥寺前辈一样,觉得维持下去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细节的把握也正体现了许多观众所说的:“新海诚终于会讲故事了。”
与从前不同的是,新海诚不再是自说自话的情绪宣泄,而是学会了克制情感的流露,整部影片呈现的是较为轻松、活泼的情感基调。即使偶有悲伤,也是为了制造冲突,推动故事发展的需要。在关键的时刻插入适当的情绪,点缀以笑容和眼泪,每一个情节的转折和光线的变化都如同泷手上的丝结一样错落有致。
如果说,从前的新海诚是一个散文作家,那么现在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说作家。
以我最熟悉的秒速五厘米来对比。秒五由三段故事构成,《樱花抄》、《宇航员》和最后的《秒速五厘米》。
三段相互关联的三十分钟短篇故事,构成了整部电影,看似在体现解构主义的精致巧妙,其实暴露出来的是新海诚没有办法讲好一个九十分钟的故事。
事实上,新海诚本人也说过,《秒速五厘米》一开始是他打算写给自己的东西,如同日记一般自言自语。既然是日记,也就无需要为外人花费心思,自己能够看得明白就足够。
但站在观众的立场上,三段故事间生硬的衔接和依靠大段旁白推动剧情的手法,实在让人诟病。
所幸的是,这几点,在《你的名字》中得到了完善。
与秒五不同的是,《你的名字》是一个有着明确线索的完整故事,在故事进行的一百分钟中,一切都是围绕着「产灵」,即我们所谓的「关系」,影片中的「结绳」来展开的。无论是分裂的彗星、消失的短信还是奥寺前辈等一众配角,都是在为「产灵」这一核心而服务。
出现关系,产生关系,发现关系,认识关系,维系关系。这五个过程在影片中通过绳索的产生和传递,有序的进行着。当然,新海诚之所以还是新海诚,也在于他永恒不变的主题。即「牵绊」和「思念」。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新海诚一直在试图和我们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思念,无论是《星之声》中传输了九年的邮件,还是《秒速五厘米》中一再错过的两人,新海诚试图通过这样的故事,唤起现代都市人对于周遭一切的关注。
在《你的名字》中,新海诚得到的成长是,他终于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感,在最后爆发观众的情感。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擦肩而过,一再让人心疼到落泪,不由自主的想起之前的作品,心中暗暗想到,一定又是一个现实无比的结局。但是这次没有,不仅三叶拯救了所有的村民,在故事最后,男女主角终于完成了happy ending。作为一部商业影片,一段小说故事来说,这几乎是成功的必要。 生活已经如此的困难,走进影院,我们所求的不就是最后那会心一笑吗?
最后想到,如果给你一个人回到过去改变遗憾的机会,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也许起初你会觉得很兴奋,因为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内。但最终你又会发现,你重复再重复,你建立又破坏,如果只有你可以带着记忆回去的话,得到的只有孤独和放不下的痛苦。
所以我喜欢《你的名字》,醒来的那句“你是谁?”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个对同行者的期盼,让你不再害怕孤独,拥有生的勇气。
因为只有找到了另一端,绳子才会成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