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直消瘦的厉害。
人家说不论之前身材如何,一结婚生了孩子,全都统一了,而我显然是个没有被统一的例外——比起体重最辉煌的时候轻了足足30斤,用李老师的话说:30斤,那得是多大一堆肉?!
每听到别人见到我后惊呼:“怎么又瘦了?”心里便会快速搜索上次我们见面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在“瘦”字前面还要加一个“又”?我一直安慰自己是遗传了父亲的家族体质——怎么吃都不胖的那种,曾经的辉煌只不过是暂时的基因突变,现在又变回去了而已。
但当一天从报纸上看到说体重迅速下降要警惕身体器官有癌变的可能的时候,我失眠了。那个可怕的想法像个不停旋转的搅拌棒,把我心里搅得七零八落乱七八糟。可细又一想,我的体重不算是迅速下降,是几年的累积,应该不会有问题的吧。翻来覆去说服不了自己,当即决定,体检!
到医院体检,可检查哪里却成了问题。我食欲良好,精神良好,没有哪里感觉疼痛或不舒服。权衡再三,选择了内科。
出诊的是位中年大夫。坐下后考虑再三,我问人家:“我一直越来越瘦,应该查哪里?”
大夫上下打量我,用手往后捋了捋头发:“先做个糖尿病筛查吧,排查一下。”
“我不爱吃糖的,再说,我还不到老年……”
“跟年龄没关系,只是排查一下,并不一定就是。再抽个血,查一下肾功,”大夫刷刷刷地开始开单子。
“不会是身体里哪部分有癌变吧?”我最终说出了心里的疑惑。
大夫抬起头,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再次打量我。
“有感觉不舒服吗?疼,恶心,干呕,食欲不振?”
“没。”
“饭量大吗?”
“一般。”
“厌食吗?”
“没有吧,就是以前爱吃零食,现在不爱吃零食了,厌零食。”
“那就没事,验个肝功,再做个尿常规吧。”
刷刷刷,又是几笔。
“一楼缴费,二楼抽血验尿。”
我拿起单子,看一遍,又看一遍,看不出个所以然。
到收费口交费,178元。
交了尿样,又到抽血口排队。前面那个人已经抽完了血,大夫正在给血样的单子上贴标签。在贴到最后一个标签的时候,却见他有些吃惊地吐了一下舌头,然后赶紧把前两个血样上的标签揭下来,贴到第三个单子上,把第三个单子上的标签揭下来贴到第一个单子上——他居然把标签贴错了!
我抬起头起看他,他也在看我。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马上就要抽血的机会,站到另一个窗口的队伍中去了——我宁肯再浪费些时间,也不要去冒他有可能拿了别人的化验结果吓我或者拿了我的血样去麻痹别人的风险。
那个大夫狠狠地瞄了我一眼,走了,好久也没有回来。
终于抽完了血。结果要到11点半才能取。看还有一段时间,便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想着,任谁有三头六臂,只要到了这里,就得唯医首是瞻,让你干嘛你干嘛,不能有一点违背,人家给你建议,查不查在你,不查,心里犯嘀咕,只好花钱买个踏实。
随后又想,要是跟商店里有导购员似的在大厅里设个导医员该多好,一进门,先向导医员咨询一下,根据自己的病症应该挂哪个科的号,既省时间,还省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
随后又一想,那这导医员得掌握多少科的知识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心脑血管科,至少也得是个医科全书,才能有资格当导医员——那就专家了啊,可专家谁会在大厅里站着让你咨询呢?想不出个解决的办法。再看表,已经可以取结果了。
到二楼拿了结果去找大夫。
大夫接过化验单看了看,然后又一项一项地指给我看:“都没问题,你看,就是稍微有些贫血。”
我看了看,仍旧看不懂。
“那就是说,没有那种不好的可能是吧?”还是不放心。
“从我这里来看是没问题的,你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做个胃镜检查一下肠道,看肠胃有没有问题。不过看你这样子,应该没事。”
“那我为什么这么瘦啊?”终于回到了我此次检查的目的上来。
“跟吃有关系, 回去多吃点,再有就是可能和精神压力大有关系,调整好精神状态就行。”
“哦,谢谢大夫!”
大夫忙着去看别的病人了。我站在那里,想起了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人发现脚趾头发绿,很担心,去看医生,医生很慎重的看了一看,然后语重心长的说:你呀,这可能是癌,得锯掉才能防止扩散。结果,脚趾没了,过了两天脚背又发绿了,更害怕了,又去找这个医生看,医生一看,说:扩散了,锯掉吧。结果,脚没了。过了几天,发现脚脖子也绿了,还得去看医生,这次原来的医生不在,另外的医生看了看,下了诊断——你呀,袜子掉色~!
记于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