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书友,从今天开始我要为大家讲这本书——《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腰封上的话:
百因必有果,你的妈妈就是我。
养娃费钱是小事,关键是费爹妈。
每天做一个求生欲满满的妈妈。
报班问老公,一问全剧终。
当代老母亲迷惑行为大赏。
听一下就觉得妈味十足,对吧?可是怎么样呢?我们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得优雅地拾起来做成鸡毛掸子。”所以这本书实在是非常有意思。
那这本书的作者叫作格十三,人称十三姐。如果你经常刷公号文章的话,一定会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因为她的文章动不动就十万加,常常会制造金句,人家把她称为“人间指南本南”。那同时,她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
那十三姐的来历是什么样呢?在她还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家庭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她是家族外贸企业的接班人,从小文字天赋比较强,在事业上面、考试上面都顺风顺水。一切在她28岁的时候发生了转折,什么转折呢?这一年她成了孩子的妈。
那我看过一句话,说一个女生开始快速成长的征兆是什么呢?就是成为妈妈。和大多数的妈妈一样,从这一刻起,十三姐从职业女性变成了职业妈妈。她说一旦女人落入了家庭,那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过眼烟云,她得重新开始找到自己的定位。用十三姐的原话说:“无论前半生多么活色生香,落到家庭都是黄脸婆人设。”
后来到了孩子慢慢大一点,十三姐又开始工作。2015年她开了自己的公众号,起初就是写一些家长里短,每一篇文章就一百来个人看。那当妈的人都知道,一个妈妈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就是除了工作、照顾孩子,留给自己的,大概就是孩子睡了老公睡了,连猫都睡了狗都睡了,自己就在熬夜,为什么?因为属于自己的那一两个小时实在是太宝贵了。这个时间,十三姐全部用来写公号文章,她说如果不是开了微信公众号,我压根不知道自己这么能写。
那后来十三姐就火了,她的文章一篇一篇地都成了爆款,后来结集出了这本书。有的人看着看着就哭了,有的人哭着哭着就笑了。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可能没办法推开一扇门,这扇门是什么呢?用十三姐的话来说,就是以前也许没有这样一本足够欢乐又足够自黑,足够傲娇又足够接地气,还足够提神的书,来为中国妈妈写生。
那我们先来说说,到底什么叫中国妈妈?这个问题太庞大了对吗,书里面讲了,说中国人遇到大事小事,脱口而出就是我的妈呀 !这有点像那个oh my God。所以在中国,妈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具备了像神一样的保佑、托举、辟邪的效果。如果你去采访身边的人,说那中国妈妈具体是什么呢?现实点的回答说,等我洗完碗,再到家长群里打完卡,并给娃批改完默写完,以及改完甲方的修改方案和弄干净地上的猫毛之后,再来回答你。那么消极一点的回答是,么么哒,无话可说。
那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好有意思对吗?整本书充满了幽默感,总有一些金句,会让你会心一笑,然后拍着自己的大腿说,这就是我!中国妈妈为什么了不起?十三姐说,这种了不起,来源于她们所要面临的诸多挑战,所以练就了金刚不坏之心。那什么是挑战呢?家庭、孩子、自己,就这三重。
女人一定会面临的致命问题是什么?就像男人一定会遇到一个致命的问题,说你老婆和你妈妈掉在水里了,你先救谁?你会不会觉得好难选择,这简直就是一道送命题。那么女人会面临什么提问呢?就是你怎么样平衡事业和家庭。
我在生了孩子之后,去参加一个论坛,台上坐的都是创业者,然后那个主持人打扮得很漂亮,就走过来,到我的身边,看了我一眼说,你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我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台上坐了七个男人,只有我一个是女人。我和这些男人一样都穿平底鞋,可是没有人会问男人说你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就在那一刻,我觉得非常不公平,为什么呢?这些男人们难道他没有事业吗?难道他没有家庭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要来挑战女人,你有没有被问到?如果你的现实生活中也发生了这样的矛盾时刻,你会怎么办?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十三姐,她是怎么做的。
十三姐真的是特别好事,她立即在自己的粉丝群里展开了一个大型的调查,就是爸爸们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然后还有很多爸爸积极地投稿,参与了这个调查,答案是这样的。
我是孩子他爸,两个孩子都是我抱的最多。我家老二七个月,第一个会说的词是爸爸,孩子生病了只找我抱。老大的辅导班都是我陪,中国好爸爸。
第二位爸爸说,家里拖地洗衣服,百分之95以上都是我,孩子妈30多岁之后才学会自己洗衣服。家庭赚钱买房子主要也是我。看,非常感人。
还有一位爸爸代表说,国内出差我都是当天往返,去长春、重庆、广州,早班机飞机去,办完事情晚班飞机回来,就算再晚,回来就是哄孩子,经常晚上睡不了一两个小时。
你看,所有的爸爸在调查群里面都表现出任劳任怨,非常无私,爱孩子爱家庭,特别正能量对吧?那原本这个非常温暖的具有仪式感的采访就到此为止了,那十三姐的好事就又爆发了。她把爸爸们的回答截屏转发到妈妈群里面,同样的问题又问了妈妈一次,结果是什么呢?面对这个问题——你家爸爸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妈妈们一出现,就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们来看妈妈的回答。
第一个人说爸爸需要平衡吗?
第二个人说,笑死,平衡跟爸爸有关系吗?
第三位妈妈说,家庭一旦需要爸爸,爸爸就说他要忙事业了。
接下来一个妈妈说,平衡是不可能的,天平早就撅翻了,我家爸爸上班生龙活虎,幽默风趣,眼疾手快,回家就捧着手机,不是在厕所,就是在去厕所的路上。
另一位妈妈立即推了推身边的爸爸说,你要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呢?爸爸的回答说,做好事不需要留名。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爸爸们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这件事在爸爸眼里和妈妈眼里,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水星,很不相同,而且是水火不相容,极端对立。那这件事就没有答案了吗?有,最后妈妈们非常智慧地总结出了一个终极的答案,她们说,爸爸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方式,就是拥有一个能够平衡两者的老婆。老婆能平衡事业与家庭,那么所有的家庭就都和谐和幸福了。
听到这,我不知道你的反应是什么,但她确实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每一个家庭都是需要两个人的配合完成的,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有的时候就像是跳舞。如果男人能够对女人多一些理解,女人能够对男人多一点尊重,那可能就是非常和谐的家庭关系。
如果非要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你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那我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平衡,只有选择。
当你现在要出门去开会,穿得整整齐齐,孩子突然高烧,哇一口呕吐在地上,你怎么办?是去开会,还是送他去医院?这个时候没办法平衡,只有选择。以前我认为这个问题就到此终结了,但是看完这本书,我的思路突然不一样了,怎么样平衡事业和家庭?第一句话叫作没有平衡只有选择,可是看完《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我又得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答案,那就是什么样的妈妈是了不起的?她能用工作治愈生活,又能用生活治愈工作。
所以在真正了不起的中国妈妈那里,事业和家庭是可以彼此达到治愈的,那她们都有什么样的智慧来完成这件事?我们下期讲。
在《了不起的中国妈妈》这本书里,成为家长,是生命中比较可爱的一件事。什么叫作成为家长?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得出了一个答案,叫作终身成长。
先来听一下书里的金句,十三姐说:
“不进家长群,我还以为自己是教育能手,育儿标兵,百科全书,人间指南。进了家长群,才发现原来我是一个废物。
真正的好姐妹,不是带你看遍普罗旺斯的紫,不是让你尽览马尔代夫的蓝,她们会带你看看下个学期的课,叮嘱你别忘了付钱。”
再来一句:“孩子是一把双刃剑,他让你成为社交场上一枝花,也能把你变成涉恐卑微豆腐渣。”
这有没有很多同感?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出门的时候总是一堆人见到他就鞠躬,因为身份很高。可是,他最害怕去开孩子的家长会,他每次都讲,万一你又是倒着数的,我哪里有脸见人?所以每次去开家长会,他说我都觉得自己是属老鼠的,第一怕光,第二怕声音,第三怕看见人,就躲在边上。
所以如果没有养孩子,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卑微。你所有的自信都在孩子面前土崩瓦解,那下面这句特别重要,说什么叫作养孩子呢?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学到老。是不是戳到很多人的痛点?那还有,如果说这世上还存在某种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是什么?答案是一定就是带娃。
所以很多人都讲说,父母的门槛是最低的,因为做父母不用认证不用考试。但是想要当一个基本合格的中国妈妈,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就是生娃养娃这件事不能撤销,你上岗可能不用认证不用考试,但是上岗后,你却要被迫提高各种技能,十八般武艺不学不行,而且终身不能下岗对吧?
十三姐在书中就讲了这么一件事。
她有一位朋友,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全职妈妈,为了让孩子少做点作业,她就给孩子选了一个学校,这个学校主打的就是素质教育,她说我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你可能也非常认同对吧,那她的经历是什么样呢?在9月份开学前,她逢人就说我们不鸡血,我们快乐教育,我们学校轻松愉快。家长在一起聊的都是高兴的话题。
可是到了9月一开学,十三姐忽然发现,这个妈妈从她的朋友圈中消失了,那这个妈妈在忙什么呢?她自己说,我在忙女儿班里的圣诞节活动,我不能跟你们聊天了,我得去检查圣诞活动的装饰品,要敲定活动流程和节目表,还要给全班小朋友人手一份自制圣诞小西饼,我的模具还没买呢,来不及了都。
结果她这一通吐槽之后,旁边有一个妹子,还没有生过孩子,她就非常感慨,她说现在的小孩可真幸福,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好好地过过一次圣诞节。那十三姐就安慰这个妹子,她说没关系,你赶快生个孩子,有了娃之后,你不仅能正儿八经地过上圣诞节,还能十分隆重地过上万圣节、感恩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植树节、敬老节等等,所有在你知识范围内的节日,都成为你生命中的重大劫点,所以我们就是来渡劫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以为是孩子喜欢过这些节日,老母亲才这么积极吗?并不,老母亲做所有这些事,只是因为孩子的学校会在这些节日里搞活动。所以普通人过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家长过节,就是孩子以及孩子所在的班级和学校希望怎么样来度过这个节。
那有一个朋友就说,在我的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过国际气象节。可是就在这个节日的前一天,孩子回家,带来了一个老师的通知,说请孩子们明天带一个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相关的手工作业,形式不限。这个妈妈看到这个作业立即就傻了,不知道这个作业怎么交。然后经过跟孩子他爹一个晚上的头脑风暴,孩子爹说:“咱就带一盆水,告诉老师,这是冰川融化后的结果。”
我看到这里,直接笑出来。所以十三姐总结说,人家每逢佳节倍思亲,家长们是每逢佳节扒皮抽筋,能文能武好家长,每逢佳节必上场。是不是特别押韵?那这是在面对素质教育时,家长们有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那问题来了,应试教育又会怎样呢?
书中的金句是这样的,说:“保持学习状态,是成年人的挡箭牌,是为人父母最后的倔强。”还有,“人生很难有快速重生的机会,除非成为一名家长。”是不是脑补一下这个音乐,这里应该是什么,叫《二泉映月》是吧?非常悲惨。还有“最破坏亲子关系的事之一,就是我辅导孩子学习,而最能挽救亲子关系的事之一,就是孩子辅导我学习。”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十三姐就劝告大家,说家长在陪小学生做作业的时候,你不要太暴躁,因为孩子上了中学以后,你只配对自己暴躁。
她公布了一组数据,说2020年,有一个中国陪作业家长的统计,统计结果是中国大约有4.52亿家庭,那么有超过1亿个小学生,那么七成以上的家长,每天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上超过两个小时。那我们可以脑补一下,这组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那1亿小学生,算上二孩家庭和极少数的这个三孩家庭,至少要有1.5亿小学生家长吧,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大概有1亿成年人,每到夜幕降临,他们就要花两个小时,化身为陪读家长,投身到小学生的知识海洋里不能自拔。
十三姐说:“这是多么宏伟壮丽的画卷,这些陪作业的家长凑在一块,相当于一个俄罗斯,两个韩国,五个斯里兰卡,两千多个摩纳哥。”对,我当时还问她说,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统计的?她说我去查了一下世界人口分布。对,那这项调查还说,在辅导作业这件事上,妈妈是主力军,其次就是爸爸。那全国有八成以上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脾气都十分暴躁,就是这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也就是说每一天晚上,中国大概有4800万以上的妈妈是在暴躁中度过的,想想看,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结果。
那十三姐立即就给了我们一个安慰剂,这个安慰剂是这样的,说你千万不要暴躁,因为情况不是那么的悲观。大多数妈妈的暴躁和易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直到自愈,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年纪越高,妈妈陪作业陪得越少,到了孩子上了初中,这1亿陪读家长会马上缩减到500万。看一下这个比例,一个亿比500万,为什么呢?因为95%的家长已经看不懂作业了。等到孩子上了高中,能够坐在娃的身边陪他写作业的家长,可能缩减到只剩1万,从一个亿到1万,就意味着你的孩子从小学到了高中。所以等到孩子上了高中,当年盛气凌人,对着孩子拍桌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还不会,你到底有没有听,你脑袋里面都是什么”这种盛气凌人的话,会自动消失不见,因为大部分的家长内心都有了一句座右铭,叫作“作业很高贵,我不配。”
那十三姐总结说,孩子的年级从低到高成长的过程,正是家长的姿态从高到低滑坡的过程,这两者息息相关。所以只要大家有这个意识,就容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暴躁了。那格十三是怎么样辅导自己的孩子呢?她说,我的孩子就算不对加减乘除,拼不对单词,读不对生字,那有什么好暴躁的呢?你主要在心里面默默的念叨一句,说再过几年就该他教我了,然后就会对自己亲生的娃产生一种微妙的尊敬感。所以十三姐就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有1亿家长正在假装有文化。
就在这本书里,里面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十三姐认识的一个妈妈,完全已经在鄙视链的上游了,就是她是可以在孩子高中时期,依然坐在身边辅导作业的那个妈妈,那么她甚至能够找出孩子化学作业里面的错题。可是这个妈妈非常的低调,她就对十三姐说,在偶尔陪作业之前,首先注意是偶尔陪作业,她都会有一个动作,是什么呢?就是喝酒壮胆。不喝酒不足以辅导孩子写作业。之前我们只听说醉生梦死用在形容一个人不努力不上进,可是到了这一届中国父母这里,我们就看到了醉生梦死型的陪读,所以做家长真的是要终身成长,加油!
那还有一个词,叫作中年危机。当了爸妈之后,中年危机这个词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作钱要花在刀刃上,对吧?刀刃是谁,你想过吗?十三姐的答案说,在我们家以前我是刀刃,所有的钱花在我身上就没错,女人要对自己好。可是后来有了儿子,刀刃就成了他。这个书里有金句说:“小孩子费钱是对家长的激励,它会转变为努力奋斗的动力,说不定能让本来颓废不上进的家长觉醒,奋斗。”《觉醒年代》。“而小孩费爹妈,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摧毁,磨光你的棱角,专治各种中年不服。那么人到中年,一切的风花雪月、放浪形骸、挥金如土都是过眼云烟,唯有把钱砸向家里的刀刃,才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传承。”每当觉得什么地方莫名其妙不踏实的时候,十三姐说你就给刀刃花钱,忽然感觉就好了,整个人都精神了。
所以十三姐就描述说到了中年,大家约着说出来吃顿饭见个面,好久没有联络感情了,那么大家聚在这个桌子上,在聊什么呢?说按道理,中年人比谁都更吃得起大餐对吧,你是经济支柱。但是因为每个中年人家里都有那么一两个刀刃,所以就导致每一次铺张浪费都叫刀刃上舔血,什么感受呢?给你细细地描述一下。
普通人眼中的大餐是鸡鸭鱼肉。有社会良知的人眼中的大餐是湿垃圾干垃圾要合理分类。有文化的人眼中的大餐是上下五千年,舌尖上的中国以及传统经典智慧。在文艺青年眼中,大餐是生活品味和格调,是诗与远方。但是在中年陪读爹妈的眼中,什么是大餐呢?作文、新概念、奥数、建模、钢琴、长笛、萨克斯、棒球、马术、高尔夫。所以十三姐说,以后大家别让中年人请客吃饭,你那是想吃掉人家孩子的人生,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一天刚好就跟十三姐一起吃饭,因为我们两个要一起去看一个话剧。那吃完饭以后,我就默默地去买单了,她说我比你赚得还多,我说我的良心会痛的。对,特别自觉。
所以十三姐说,中国妈妈除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分量,还需要看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这句话的真相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有一档节目,叫作《乘风破浪的姐姐》对吗?我们看着那个节目就会想着,如果可以这样,我也没那么怕老了对吧,原来姐姐可以这么精彩,我怎么还没有到30加或者40加呢?
十三姐告诉你说真相从来都不是这样,没有什么乘风破浪的姐姐,对于中年妇女来说,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惊涛骇浪。这句话怎么讲?我们下集来说。
接着讲《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这中间有一篇文章,叫作《大多数的姐姐没有乘风破浪,只有惊涛骇浪》。我就想起一件事,前一阵子有一位演员,就误打误撞地闯到了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大家都知道这个相亲角实在是太厉害了,里面的阿姨妈妈是火眼金睛,把一个人放这一看,就知道你是百分之多少的真金白银。
这演员名叫陈小纭,在《如懿传》里面演过一个非常拉好感的女子形象,叫作惢心。那陈小纭本人非常好看,就皮肤很白,然后看上去很乖巧,她和她的女伴一起溜溜达达地走到这个相亲角,一下子就被阿姨妈妈们锁定了,说这两个姑娘太好看了。就问他们说,你们什么学历?身高多少?有没有在上海买房子?你们现在到底是什么职业?你们收入是否稳定?多大年纪等等这些。在阿姨妈妈一通的考试下来,这两个姑娘就博得了同情,原因是你看你们两个是长得挺好看的,身材也好气质也好,就放在人群中一看,你们就不一样。可是你看你们年纪已经也不小了对吧,也不是什么重点的这个大学毕业的,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高端的那个男士的群你是进不去的,但如果你们努力一下,态度好的话,我还是可以把你拉进那个群的。
我看了这个以后也觉得特别有意思,一下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那么十三姐就讲说,前一阵子比较火的那个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你只要打开媒体,那全都在讲这些姐姐又瘦又美又有钱,那人生到了30岁之后,好像忽然之间就开始吃香了,原本你在婚恋市场上还被挑挑拣拣,在职场上不上不下,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追杀下觉得焦头烂额,被后浪拍得找不着北,好像忽然之间就被捧上了天,说人到中年,过了30岁之后,你就可以陡然间洒脱又娇媚,阅历与勇气同在,张扬和自信并存,你的人生可以天天上热搜,活出精彩的自己。真的是这样吗?
那首先这档节目还是非常鼓励人的,因为在此之前,很多综艺的焦点都对准的是那些美少女,好像20岁,含苞待放,能唱能跳,这样的人未来才是有希望的。可是过了30岁之后,就没有人管你了,因为你已经过气了,就像陈小纭在相亲角面临的那个状况,说你的年龄上是没有优势的。但是这档节目让大家重新开始发现30岁加姐姐们的魅力。我就看到很多年轻的女孩子就欢呼说,看了这个节目以后,我再也不怕老了。说如果我到了30岁,能像这些姐姐们一样这样活着,那就让30岁早一点来吧。
那说句老实话,我在刚刚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会觉得好痛快。因为我的年纪,也是这些姐姐们了,所以忽然好像找到了存在感,但如果我们把视线从综艺里面的姐姐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你去问问身边的这些闺蜜们,30岁加的姐姐对这个节目有什么样的感想。十三姐采访的答案是:姐姐们说等我娃考完试,我抽空看看这档节目。所以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呢?它并没有在聚光灯之下,它也并不是你想要开挂就能开挂,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自然而然地就会活到了一个又美又瘦又有钱的状态。
所以十三姐说,在综艺节目里,姐姐们都是女神,浑身全是优点,那些美好而正能量的标签: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乘风破浪、不惧岁月的冲刷、敢于面对真我……姐姐们优秀的样子,在一片整齐的赞美声中发光发热,谁能说这不好呢?但是拿着镜子看看自己,十三姐说,三十加的我和人家比起来逊色颇多,要姿色没姿色,要财富没财富,要成就没成就。和这些姐姐们一比,我大体也就是个失败者,我还有啥发言权?
可是问题就在这了,这个世界上本无失败者,作秀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失败者。那么大部分的姐姐们是怎么样生活的呢?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女性,在三十加的时候,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请注意,不是事业;拥有一个家庭,请注意,不见得完美;拥有一个小孩,请注意,不一定教育得很好;为人处事尽量低调,请注意,因为不想惹事,没那么有个性,张口闭口少有诗和远方,为什么?因为张口闭口都是老公和娃;也做不到随性耿直,因为会得罪人,她得罪不起,;不可能一口一个炫富,当傲娇资本,如果你这样做,很快就没朋友了。所以大多数的三十加姐姐,在生活中不可能活成张雨绮,不可能活成陈小纭,普通三十加女性,不靠颜值吃饭,不能成为大众焦点,她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基本靠自娱自乐。她们大概率都在二十岁的时候,梦想将来成为乘风破浪的姐姐,所以我们才给姐姐们打call,才欢呼,才说看见她们,我们也不怕老了,我们也希望嫁给爱情,赢得事业,人前张扬高调,人后努力前行,保持人生巅峰。但是到了三十岁之后,姐姐们说,我渴望回到十年前,因为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甚至还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那十三姐说,那些真实的三十加姐姐们,中国妈妈们,究竟是怎么样生活的呢?在这个书里随便翻到一页,就是一串答案。比如说,考卷一展,闻风丧胆;快活一秒是一秒,我不说话岁月静好;生活的序曲就是人到中年,职场如鱼得水,挥斥方遒,但孩子那一纸试卷,带来的却是如龙卷风一般横扫千军的威力,那是生活中大部分挫败感的来源。再比如说,账单一出,按时吃土,你若问我穷不穷,我会先问你,是指报班季还是平常。你回答平常,那对不起,我们中国妈妈没有平常,全年都是惊喜。再比如说,体检一到心惊肉跳,提到体检,那是灵魂的救赎,你终于可以理所当然地翻个身不起床,对云配偶说,我今天不舒服,家长会你去。
所以很多东西都像青春的遗物,随着年龄和勇气的增长,却越发不敢直面。那前不久,在十三姐的这个新书发布会上,我跟她见了个面,也到了现场。她就讲说,今年还是有高兴的事的,是什么呢?就是她买到了自己特别想要的房子,而这个房子在上海也算是价格比较高的了。然后大家都很羡慕,说你看,努力地写作,努力地做好一个公号,竟然能够这么体面地生活,这实在让特别多的人激动。那十三姐就说,对,我每天兢兢业业地打字、写作、写公号,全年无休,发现还是不够买房,那我怎么买房的呢?我卖掉了原来的两套房。那我们都安静了很多,心里想着,原来卖掉了房子才能买房子然后十三姐就说,不,还是不够,当我卖掉了两套房子,把辛辛苦苦写字、熬夜、做公号赚到的钱全部放到里面,发现还是买不起的时候,最后我的老爸出场了,大笔一挥,给我补齐了所有的房款,所以我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想要过的生活。
对,她说完以后我们就哄堂大笑,然后想着谁的生活中还能不遇到点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这也是好的。那十三姐就说活到这个年纪,我就想起一句话,说有人说过,人总会走回父辈的路。那十三姐哪里会服呢?她根本不理解,她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幽默有趣,人生当然是应该不断地开挂,所以她就捋一捋稀松的发根,手持着电烙铁,打算把自己好好地捯饬捯饬,给岁月来一波初露锋芒。然后她的爸爸就默默地对她说,你别矫情了,我现在看的是孙子的考卷,儿子的账单,我自己的体检报告,我的生活可比你惊悚多了。
所以看完了这本书,我们可能会发现,人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象那样去发展和进行,也不可能按照我们的设计图纸去一点一点的水落石出,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呢?《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有一个普遍通透的态度,就是抓住我们真正想要的,舍弃那些不太重要的,才能过上我们真正的人生。
那《礼记》中有一句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看完《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我忽然就想到了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这本书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问题,怎么样平衡家庭和事业?没有平衡,只有选择,而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工作治愈生活,也可以用生活来治愈工作。
那这本书一点都不深刻,它也没有什么百试百灵的方法,但它起码提供给我们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真正的生活中来的智慧,它会提醒我们说,第一你不要去跟别人比较,因为只要每一个女孩子都努力认真地生活着,为什么要区分成功和失败,为什么要让某一种模板成为自己的方向?第二,有的时候工作累了,回到生活中拖个地,洗个厕所,跟家人聊聊天,只有这类小事会让你迅速地放松下来,感觉自己活得还挺像一个真正的人。第三,当生活太嘈杂太繁琐,让你觉得一地鸡毛的时候,那不妨回到工作中,那种为了某一个目标一股劲努力的感觉,会让你自己迅速平静下来,找到新的动力。
所以不管你此刻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只有你真正地享受它,珍惜它,善待它,你就是了不起的,所有的答案就会随着你的行动,一步一步地到来。
那讲完了这本书,我也要告诉大家,我们还把《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做成了有声书,也欢迎大家关注,偶尔在你上班的路上,在你烦躁的时候,在你做家务的时候,或者在晚上有那么几分钟想要留给自己的时候,听一听这本书,也许就能在会心一笑中,彻底地放松下来,治愈自己。
那同时我们也会准备来一场十三姐和十三姐夫代表们和大家面对面的聊天,来做一场直播。如果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包括你有什么样的建议,你还对格十三或者《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有什么好奇,也欢迎给我们留言。就到这里。
大咖时间:格十三本尊来啦!
大家好,我是十三姐,是这本《了不起的中国妈妈》的作者。
这本书源自于我的微信公众号格十三,上面的一些内容的集锦是我继《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之后的第二本书。那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是主要是和中国妈妈相关的,那在这本书里,我把我平时自己经历过的,还有周围朋友发生过的,以及我们好多读者向我反馈过的一些中国妈妈的一些真实生活,以一种非常诙谐、幽默、接地气的手法和视角,展现在了这个里面。
那我们从这本书里面,基本上就可以看到一个中国妈妈的全貌,她们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够一手带娃,也能够做很多琐碎家务,并且能够同时,还能打拼事业,开创自己新天地的这么一个人群。那在这本书里,我们会把中国妈妈刻画,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刻画,一个是中国妈妈作为一个母亲的群体,也就是我们经常讴歌的母亲。
那其实中国妈妈除了她的伟大,她的了不起之外,还有她的很多的焦虑,她对于育儿道路上,教育方面的一些烦恼和困惑。那么在这本书里,我们把这种烦恼和困惑,会用一种比较幽默的语调,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进行阐述,那么这样我们就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妈妈除了一些大事件以外,还有一些小事件。更透彻地了解中国亲子关系的一种特殊性,或者它的一些有趣的梗。
另外一些小部分,主要是从夫妻关系和妈妈自身成长这两方面来讲故事,尤其是在这个中国式的婚姻。我们都知道,就是中国妈妈她会在家庭中,在教育中,在家族关系中,她会占据一个比较重要的,相对来说略有主导性的这么一个角色,那在这种角色里,中国妈妈往往会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累,也会产生一些抱怨,就觉得为什么是我做的比较多,为什么这件事情不能由孩子他爸爸来做。越是这样想,那么中国妈妈就会有很多的一些抱怨。
但在这本书里面,我们不会从文字中感受到这种抱怨的气息,反而会从一些自黑的小段子和一些妈妈们自己平时的一些自自我的反省,自己的一些思考上,来看这件事的本质,本质就是,这届中国妇女是越来越强了,所以她们就会选择自己就去做更多的事情。
那么这样一来,中国的爸爸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妈妈,那么在这个婚姻关系、家庭关系、育儿关系里,这个角色就变得更加稳定了,就是中国妈妈就变得更硬核了,凡事大事小事都可以自己来做。那么她们自己的一些抱怨,也会在种种的自黑和自我认知中得到一些化解,因为相信,并且承认自己的这个越来越强大,导致了就是她们对客观事实的一些抱怨也会越来越少。
那这就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想阐述的,就是不管生活有多少一地鸡毛,我们都能把它拾起来,做成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掸一掸生活里的灰尘,然后笑着走下去。
还有一点是我们中年女性,包括这个妈妈或者是一些甚至没有当妈妈的一些已婚的女性,她们在对自我角色的认可,还有对自己发展的一些思考当中,会有很多的变化。在这本书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一个女性成为了一个妈妈之后,那么她和婚前,和当妈妈之前,会有一个怎样巨大落差,或者是一个变化。可能会有一些对自己的否定、怀疑,但是最终我们还会从育儿的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找到了更多的自信,然后会去努力地发掘自己的亮点,学到更多以前没有过的技能,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更强大、更硬核的这么一个女性。
那读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有很多闪光点,自己都没有看到。从这个书里面的只字片语里,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好像描写的就是我自己,然后就会发现原来我自己就是这么了不起。
所以什么是中国妈妈?那这个中国妈妈很庞大,说起来就是有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我们的这本书就很好地从各个方面,把这个中国妈妈讲述得比较透彻。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本中国妈妈的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也欢迎各位爸爸们多看看这本书,从中找到你的太太,你们家孩子的妈妈的身影,然后更全面地去了解一下这个孩子妈妈,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有哪些困惑,有哪些焦虑的点,还有哪些需要得到你更多理解和支持的地方。
那么我想,就像很多粉丝说的,在看完这一些文章之后,就会对这个家庭关系的和谐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然后很多的妈妈在看完这些书之后,也发出了一个感叹,就是原来我的生活还是蛮幸福的,原来就是我可以这种角度去诠释我现在的生活。
最后就是在这本书里,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获得一些正能量,让我们就是改变一些对生活中一些糟粕的一些看法,然后做更强大的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净化自己,变成一个更强大的女性。
这个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也欢迎大家看完这本书之后,多多跟周围的朋友去交流,然后大家一起来聊聊。从这本书里,找到的了不起的你自己。
大咖时间:中国爸爸的典型代表如何看《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大家好,我是辉鸽叔叔,平时也是一个内容创作者,也写了很多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那格十三是我的好朋友了,她每次出书我都会看,然后很多人都说,一个男的去看格十三写的书,是不是为了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说,这些书是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妈妈的角度,中年妇女的角度写的,是不是去关注她,是为了回家更好地对付自己的太太?
今天跟大家做一个回应,如果是抱着这个想法买这本书的,可能对,也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因为包括我跟格十三聊天的时候,我说我也想出书。她说你也出,你不要老去出你那些什么特别像教科书、科普类的书,你也可以去写这样的书。比方说能不能出对应的书,当时我脑子里还真动了一动。她出《了不起的中年妇女》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对应的应该是有一个《了不起的中年男性》?然后她这次出《了不起的中国妈妈》的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应该有一本《了不起的中国爸爸》?
我就在家琢磨了很久,可行性方案要做,就找同事,大家就一个办公室一起聊,说她出这个,我们就出那个,我们蹭她一个热点,因为她是大V对吧?她是头部大V,我开玩笑说我是臀部大V对吧,说不定能通过她,我们能到腰部大V呢?就是我们找一个对手打一打。后来聊了一天没有结果,为什么没有结果?
告诉大家一个,就是很惨痛的事实,其实这个也不是惨痛,也是我们作为男性的一个反思。《了不起的中年男性》,我们想想看,这本书如果出来了之后,会不会畅销?大家说可能也许会畅销。不,你回头想想,你跑到任何书店,尤其是机场的那些书店,你去看一看,会发现那些书虽然不叫这个名字,是不是说的都是这些内容?对,没错,各种名人的传记对吧?《乔布斯传》,什么这个传那个传的,它们背后的逻辑不就是了不起的中年男性吗?
但是你去找《了不起的中年女性》,并没有,非常非常少。所以如果我干这个事,我干的就是一个市场上红海的东西。同样,这本《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假设我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中国爸爸》,倒不是说外面没有《了不起的中国爸爸》这种书,就是写出来对吧,就她这本书大概是268页,如果真的写一本《了不起的中国爸爸》,我估计写到68页就完了,写不下去,同志们。或者说写完了之后,你可能自己也不相信写的也跟别的东西重合了。
所以这两个方案就在我们这里无疾而终了,那同时也说明《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和《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作为格十三的系列,在这个市场上有多稀缺多重要。也许我们平时看那些成功传记,看那些心灵描述,会看得非常非常多。但是真正的站在一个妈妈的视角,中年妇女的视角特别少。所以我拿出来作为成功学来举例来让人鼓舞人心的,来让人获得共鸣感的这个群体,也是非常非常少。
我想为什么她的书特别值得一看,也许就是她去关注了平时那些可能被我们疏于关心的,可能并没有被绝大多数作者去纳入写作范围的这样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其实又是支撑我们家庭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原动力。
说白了,我家里也有一个中年妇女,我妈是中老年妇女。我太太,那这不能叫她中年妇女了对吧,要拍她马屁,说那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其实你看了这本书之后,或者了解了这本书之后,也许你就会觉得一些,就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在外面一直觉得我真了不起的这样一些男性,在家里应该所处的一个角色和地位。
这个地位是什么?在格十三的签售会上,我举了一个例子,台下特别有共鸣。就是在这场发布会之前,我刚刚手机里面接到了我太太给我们全家做的暑期安排,我就压根来不及看嘛,咣咣咣来了几条,大众点评上或者什么软件上的。“你看我已经定好了,这个地方好不好?”其实我根本没有打开看,来不及看了,但是我第一时间秒回:“太棒了,这就是我心里想去的地方,这个地方我想去很久了,小孩子也一定很喜欢。”你看他最后也很高兴,就在群里面发各种各样愉快的表情包。
这样的反馈,实际上是一种正向的反馈。那如果说我们依然秉持着原来的,我比你年长几岁或年长几个月,我该怎样呢?可能有些人会这样做,发过来之后,新婚燕尔的可能不会,你们还处在热恋期,但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说看了几个之后,还行吧马马虎虎吧,我以前知道另外有个地方很好,不过定了就定了。或者这个还不划算,我知道哪里还有一个六七折的。
真正做这件事情,我就告诉你遗憾了。可能你为了那个六七折,而损失了一次真正地跟自己太太有一个亲切的交流,让她觉得我还是跟你一条战线上,还是跟你一条战线上的,我还是你的人的这样一个机会。其实都到现在了,你又何必再跟自己的太太去做这样的斤斤计较了?也许格十三的这本书能够去帮助你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年妇女。
有很多妈妈或者爸爸,有很多爸爸吧,他其实不太愿意自己的太太去看这种书,这种书都是为了帮你们,帮助你们吐槽的,帮你们来吐槽我的。其实如果你真的翻完了格十三的所有的书,看完了她所有公众号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吐槽。单纯的吐槽是什么?就是我要独立要自强,我要摆脱男人的困扰,那个叫作我们说,这才是我们男性值得担心的吐槽。
但格十三从来不是,她一边抱怨着自己的老公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一边说你看还居然要我帮你拧瓶盖。但是在真正出行的时候,她还是会拖着老公一起出去,还是会说我要动手术了,我还是非常指望你来帮我签字。哪怕他们有抱怨,他们依然会坚信,我们是可以去陪身边的女性,一起坚守一生的人,我想这样的一份情感,也许也值得我们所有的男性去了解,所以这本书会推荐给大家。
那另外关于家庭教育方面,其实大家会说,格十三的内容也是关于家庭教育的,那么有没有去补足爸爸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内容呢?
那其实爸爸在里面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那关于家庭教育,我倒是有几个站在男性视角里面的建议,这些建议我说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因为凡是说:“只要听我这句话,家庭教育什么问题都不存在。”凡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基本上不敢说骗子吧,但至少都不是那种太靠谱。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经济条件不一样,所处的地区不一样,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我们给出的方法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告诉大家,也是我的一个经验吧。
第一个就是,每一个爸爸都可以尝试着去成为孩子的一个偶像。这个偶像跟妈妈的定位不太一样,我举个很小的例子。
我以前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做过家教老师,因为我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当中有一段时间做家教老师。当时有一个学生,有一个男孩子,游戏瘾特别特别重,就所有的老师 家长都对他束手无策。然后让我过去做家教的时候,这位家长就说,说我也不指望你能够把我的孩子的分数带到及格线,我只是希望你在这两个小时之内看着他,就是希望他不要爬窗溜出去,到外面的游戏房去打游戏,他只有这一个要求。
那后来,先说一下结果吧,先说一下结果。就是这个孩子的最后考试成绩,大概从班级的倒数最后一名,就铁打的倒数最后一名,变成了班级的中等成绩,那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最后这个孩子对我崇拜得不得了。当然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能做。
在第一天的时候,他非常想打游戏,就把家里的游戏机都已经搬出来了,然后希望我不要管他,因为在他眼里看来,他妈妈是付我钱的人,但是不是续聘我,其实是取决于他的意愿。然后我就坐下来第一个小时,陪他打了一个小时游戏,那么以我的水平,其实我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我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我觉得那个游戏都非常清楚,是《幽游白书》的一个对战版,把他打得落花流水,然后他对我崇拜得一塌糊涂。他就说,为什么那些招数我发不出来?那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想知道吗?三个英语单词背出来我告诉你。
特别简单的一个模式,大概一个月后,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水平和游戏水平同步提升,但这件事情你说妈妈能做吗?我敢打赌妈妈完全做不了,但是爸爸是可以做引导的。就像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担心说什么我的儿子在收集奥特曼卡,我的儿子在沉迷《王者荣耀》,在沉迷吃鸡游戏,这个事情你靠妈妈能解决吗?解决不了,因为妈妈她对这个领域,并不是很精通的。像广大的爸爸们,其实你们心里是精通的,你们知道哪些游戏比《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更好玩,你们知道哪些游戏更不容易上瘾,你们知道自己小时候的奇多圈和水浒的108张卡片,和现在的奥特曼卡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你们可以变成孩子崇拜的那个人,并且引导他们将来的行为,是不是要继续购买,这件事情有劲没劲,这件事情爸爸可以做,你们一定不要放弃。
另外一件事情,也是关于教育方面的,也是爸爸特别擅长的,就是关于工作。爸爸其实是一个工作相对可能会稍微忙一点的人,在家的时间会比较少。那么很多家里人老人就会对孩子说了,说你不要吵爸爸不要管爸爸,你让爸爸去上班,爸爸要去赚钱的,爸爸没有钱怎么养活全家呀?怎么家里能吃饭?很常见对吧,家里的老人也经常说。但实际上各位,这样会造成一个什么后果呢?就是孩子会仇恨父亲所从事的工作,他认为是工作夺走了爸爸。但其实这件事情还真不一定,因为我们之所以工作,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为了所谓的为家里挣钱给你花,另外一部分,确实也是源于我们自己的热爱。
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有条件,有可能的话,只要有可能带着孩子,尤其是假期,让他陪着你,你也陪着他,一起到你的上班的地方看一看,一起让他去体验一下你一天的工作,一起让他去感受一下你这一天里的酸甜苦辣。被领导批评也好,或者在某个地方取得成就也好,如果有可能,带他过这么一天。
只要过这么一天,你就会发现,你们的亲子关系更近,他也不会仇视你的工作,他有时候也会理解你的辛苦,而这件事情就是从那一天,他知道了爸爸妈妈,尤其是爸爸在做什么,在流着怎样的汗,有过怎样的辛苦和委屈,或者有过怎样的得意开始的。
两个秘籍,在今天的这个视频里面告诉大家,希望对各位爸爸有用。然后另外还是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格十三的书,因为对我们真的每个人都很有帮助。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亲爱的书友,从今天开始我要为大家讲这本书——《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腰封上的话:
百因必有果,你的妈妈就是我。
养娃费钱是小事,关键是费爹妈。
每天做一个求生欲满满的妈妈。
报班问老公,一问全剧终。
当代老母亲迷惑行为大赏。
听一下就觉得妈味十足,对吧?可是怎么样呢?我们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得优雅地拾起来做成鸡毛掸子。”所以这本书实在是非常有意思。
那这本书的作者叫作格十三,人称十三姐。如果你经常刷公号文章的话,一定会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因为她的文章动不动就十万加,常常会制造金句,人家把她称为“人间指南本南”。那同时,她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
那十三姐的来历是什么样呢?在她还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家庭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她是家族外贸企业的接班人,从小文字天赋比较强,在事业上面、考试上面都顺风顺水。一切在她28岁的时候发生了转折,什么转折呢?这一年她成了孩子的妈。
那我看过一句话,说一个女生开始快速成长的征兆是什么呢?就是成为妈妈。和大多数的妈妈一样,从这一刻起,十三姐从职业女性变成了职业妈妈。她说一旦女人落入了家庭,那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过眼烟云,她得重新开始找到自己的定位。用十三姐的原话说:“无论前半生多么活色生香,落到家庭都是黄脸婆人设。”
后来到了孩子慢慢大一点,十三姐又开始工作。2015年她开了自己的公众号,起初就是写一些家长里短,每一篇文章就一百来个人看。那当妈的人都知道,一个妈妈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就是除了工作、照顾孩子,留给自己的,大概就是孩子睡了老公睡了,连猫都睡了狗都睡了,自己就在熬夜,为什么?因为属于自己的那一两个小时实在是太宝贵了。这个时间,十三姐全部用来写公号文章,她说如果不是开了微信公众号,我压根不知道自己这么能写。
那后来十三姐就火了,她的文章一篇一篇地都成了爆款,后来结集出了这本书。有的人看着看着就哭了,有的人哭着哭着就笑了。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可能没办法推开一扇门,这扇门是什么呢?用十三姐的话来说,就是以前也许没有这样一本足够欢乐又足够自黑,足够傲娇又足够接地气,还足够提神的书,来为中国妈妈写生。
那我们先来说说,到底什么叫中国妈妈?这个问题太庞大了对吗,书里面讲了,说中国人遇到大事小事,脱口而出就是我的妈呀 !这有点像那个oh my God。所以在中国,妈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具备了像神一样的保佑、托举、辟邪的效果。如果你去采访身边的人,说那中国妈妈具体是什么呢?现实点的回答说,等我洗完碗,再到家长群里打完卡,并给娃批改完默写完,以及改完甲方的修改方案和弄干净地上的猫毛之后,再来回答你。那么消极一点的回答是,么么哒,无话可说。
那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好有意思对吗?整本书充满了幽默感,总有一些金句,会让你会心一笑,然后拍着自己的大腿说,这就是我!中国妈妈为什么了不起?十三姐说,这种了不起,来源于她们所要面临的诸多挑战,所以练就了金刚不坏之心。那什么是挑战呢?家庭、孩子、自己,就这三重。
女人一定会面临的致命问题是什么?就像男人一定会遇到一个致命的问题,说你老婆和你妈妈掉在水里了,你先救谁?你会不会觉得好难选择,这简直就是一道送命题。那么女人会面临什么提问呢?就是你怎么样平衡事业和家庭。
我在生了孩子之后,去参加一个论坛,台上坐的都是创业者,然后那个主持人打扮得很漂亮,就走过来,到我的身边,看了我一眼说,你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我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台上坐了七个男人,只有我一个是女人。我和这些男人一样都穿平底鞋,可是没有人会问男人说你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就在那一刻,我觉得非常不公平,为什么呢?这些男人们难道他没有事业吗?难道他没有家庭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要来挑战女人,你有没有被问到?如果你的现实生活中也发生了这样的矛盾时刻,你会怎么办?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十三姐,她是怎么做的。
十三姐真的是特别好事,她立即在自己的粉丝群里展开了一个大型的调查,就是爸爸们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然后还有很多爸爸积极地投稿,参与了这个调查,答案是这样的。
我是孩子他爸,两个孩子都是我抱的最多。我家老二七个月,第一个会说的词是爸爸,孩子生病了只找我抱。老大的辅导班都是我陪,中国好爸爸。
第二位爸爸说,家里拖地洗衣服,百分之95以上都是我,孩子妈30多岁之后才学会自己洗衣服。家庭赚钱买房子主要也是我。看,非常感人。
还有一位爸爸代表说,国内出差我都是当天往返,去长春、重庆、广州,早班机飞机去,办完事情晚班飞机回来,就算再晚,回来就是哄孩子,经常晚上睡不了一两个小时。
你看,所有的爸爸在调查群里面都表现出任劳任怨,非常无私,爱孩子爱家庭,特别正能量对吧?那原本这个非常温暖的具有仪式感的采访就到此为止了,那十三姐的好事就又爆发了。她把爸爸们的回答截屏转发到妈妈群里面,同样的问题又问了妈妈一次,结果是什么呢?面对这个问题——你家爸爸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妈妈们一出现,就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们来看妈妈的回答。
第一个人说爸爸需要平衡吗?
第二个人说,笑死,平衡跟爸爸有关系吗?
第三位妈妈说,家庭一旦需要爸爸,爸爸就说他要忙事业了。
接下来一个妈妈说,平衡是不可能的,天平早就撅翻了,我家爸爸上班生龙活虎,幽默风趣,眼疾手快,回家就捧着手机,不是在厕所,就是在去厕所的路上。
另一位妈妈立即推了推身边的爸爸说,你要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呢?爸爸的回答说,做好事不需要留名。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爸爸们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这件事在爸爸眼里和妈妈眼里,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水星,很不相同,而且是水火不相容,极端对立。那这件事就没有答案了吗?有,最后妈妈们非常智慧地总结出了一个终极的答案,她们说,爸爸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方式,就是拥有一个能够平衡两者的老婆。老婆能平衡事业与家庭,那么所有的家庭就都和谐和幸福了。
听到这,我不知道你的反应是什么,但她确实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每一个家庭都是需要两个人的配合完成的,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有的时候就像是跳舞。如果男人能够对女人多一些理解,女人能够对男人多一点尊重,那可能就是非常和谐的家庭关系。
如果非要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你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那我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平衡,只有选择。
当你现在要出门去开会,穿得整整齐齐,孩子突然高烧,哇一口呕吐在地上,你怎么办?是去开会,还是送他去医院?这个时候没办法平衡,只有选择。以前我认为这个问题就到此终结了,但是看完这本书,我的思路突然不一样了,怎么样平衡事业和家庭?第一句话叫作没有平衡只有选择,可是看完《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我又得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答案,那就是什么样的妈妈是了不起的?她能用工作治愈生活,又能用生活治愈工作。
所以在真正了不起的中国妈妈那里,事业和家庭是可以彼此达到治愈的,那她们都有什么样的智慧来完成这件事?我们下期讲。
在《了不起的中国妈妈》这本书里,成为家长,是生命中比较可爱的一件事。什么叫作成为家长?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得出了一个答案,叫作终身成长。
先来听一下书里的金句,十三姐说:
“不进家长群,我还以为自己是教育能手,育儿标兵,百科全书,人间指南。进了家长群,才发现原来我是一个废物。
真正的好姐妹,不是带你看遍普罗旺斯的紫,不是让你尽览马尔代夫的蓝,她们会带你看看下个学期的课,叮嘱你别忘了付钱。”
再来一句:“孩子是一把双刃剑,他让你成为社交场上一枝花,也能把你变成涉恐卑微豆腐渣。”
这有没有很多同感?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出门的时候总是一堆人见到他就鞠躬,因为身份很高。可是,他最害怕去开孩子的家长会,他每次都讲,万一你又是倒着数的,我哪里有脸见人?所以每次去开家长会,他说我都觉得自己是属老鼠的,第一怕光,第二怕声音,第三怕看见人,就躲在边上。
所以如果没有养孩子,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卑微。你所有的自信都在孩子面前土崩瓦解,那下面这句特别重要,说什么叫作养孩子呢?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学到老。是不是戳到很多人的痛点?那还有,如果说这世上还存在某种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是什么?答案是一定就是带娃。
所以很多人都讲说,父母的门槛是最低的,因为做父母不用认证不用考试。但是想要当一个基本合格的中国妈妈,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就是生娃养娃这件事不能撤销,你上岗可能不用认证不用考试,但是上岗后,你却要被迫提高各种技能,十八般武艺不学不行,而且终身不能下岗对吧?
十三姐在书中就讲了这么一件事。
她有一位朋友,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全职妈妈,为了让孩子少做点作业,她就给孩子选了一个学校,这个学校主打的就是素质教育,她说我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你可能也非常认同对吧,那她的经历是什么样呢?在9月份开学前,她逢人就说我们不鸡血,我们快乐教育,我们学校轻松愉快。家长在一起聊的都是高兴的话题。
可是到了9月一开学,十三姐忽然发现,这个妈妈从她的朋友圈中消失了,那这个妈妈在忙什么呢?她自己说,我在忙女儿班里的圣诞节活动,我不能跟你们聊天了,我得去检查圣诞活动的装饰品,要敲定活动流程和节目表,还要给全班小朋友人手一份自制圣诞小西饼,我的模具还没买呢,来不及了都。
结果她这一通吐槽之后,旁边有一个妹子,还没有生过孩子,她就非常感慨,她说现在的小孩可真幸福,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好好地过过一次圣诞节。那十三姐就安慰这个妹子,她说没关系,你赶快生个孩子,有了娃之后,你不仅能正儿八经地过上圣诞节,还能十分隆重地过上万圣节、感恩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植树节、敬老节等等,所有在你知识范围内的节日,都成为你生命中的重大劫点,所以我们就是来渡劫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以为是孩子喜欢过这些节日,老母亲才这么积极吗?并不,老母亲做所有这些事,只是因为孩子的学校会在这些节日里搞活动。所以普通人过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家长过节,就是孩子以及孩子所在的班级和学校希望怎么样来度过这个节。
那有一个朋友就说,在我的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过国际气象节。可是就在这个节日的前一天,孩子回家,带来了一个老师的通知,说请孩子们明天带一个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相关的手工作业,形式不限。这个妈妈看到这个作业立即就傻了,不知道这个作业怎么交。然后经过跟孩子他爹一个晚上的头脑风暴,孩子爹说:“咱就带一盆水,告诉老师,这是冰川融化后的结果。”
我看到这里,直接笑出来。所以十三姐总结说,人家每逢佳节倍思亲,家长们是每逢佳节扒皮抽筋,能文能武好家长,每逢佳节必上场。是不是特别押韵?那这是在面对素质教育时,家长们有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那问题来了,应试教育又会怎样呢?
书中的金句是这样的,说:“保持学习状态,是成年人的挡箭牌,是为人父母最后的倔强。”还有,“人生很难有快速重生的机会,除非成为一名家长。”是不是脑补一下这个音乐,这里应该是什么,叫《二泉映月》是吧?非常悲惨。还有“最破坏亲子关系的事之一,就是我辅导孩子学习,而最能挽救亲子关系的事之一,就是孩子辅导我学习。”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十三姐就劝告大家,说家长在陪小学生做作业的时候,你不要太暴躁,因为孩子上了中学以后,你只配对自己暴躁。
她公布了一组数据,说2020年,有一个中国陪作业家长的统计,统计结果是中国大约有4.52亿家庭,那么有超过1亿个小学生,那么七成以上的家长,每天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上超过两个小时。那我们可以脑补一下,这组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那1亿小学生,算上二孩家庭和极少数的这个三孩家庭,至少要有1.5亿小学生家长吧,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大概有1亿成年人,每到夜幕降临,他们就要花两个小时,化身为陪读家长,投身到小学生的知识海洋里不能自拔。
十三姐说:“这是多么宏伟壮丽的画卷,这些陪作业的家长凑在一块,相当于一个俄罗斯,两个韩国,五个斯里兰卡,两千多个摩纳哥。”对,我当时还问她说,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统计的?她说我去查了一下世界人口分布。对,那这项调查还说,在辅导作业这件事上,妈妈是主力军,其次就是爸爸。那全国有八成以上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脾气都十分暴躁,就是这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也就是说每一天晚上,中国大概有4800万以上的妈妈是在暴躁中度过的,想想看,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结果。
那十三姐立即就给了我们一个安慰剂,这个安慰剂是这样的,说你千万不要暴躁,因为情况不是那么的悲观。大多数妈妈的暴躁和易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直到自愈,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年纪越高,妈妈陪作业陪得越少,到了孩子上了初中,这1亿陪读家长会马上缩减到500万。看一下这个比例,一个亿比500万,为什么呢?因为95%的家长已经看不懂作业了。等到孩子上了高中,能够坐在娃的身边陪他写作业的家长,可能缩减到只剩1万,从一个亿到1万,就意味着你的孩子从小学到了高中。所以等到孩子上了高中,当年盛气凌人,对着孩子拍桌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还不会,你到底有没有听,你脑袋里面都是什么”这种盛气凌人的话,会自动消失不见,因为大部分的家长内心都有了一句座右铭,叫作“作业很高贵,我不配。”
那十三姐总结说,孩子的年级从低到高成长的过程,正是家长的姿态从高到低滑坡的过程,这两者息息相关。所以只要大家有这个意识,就容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暴躁了。那格十三是怎么样辅导自己的孩子呢?她说,我的孩子就算不对加减乘除,拼不对单词,读不对生字,那有什么好暴躁的呢?你主要在心里面默默的念叨一句,说再过几年就该他教我了,然后就会对自己亲生的娃产生一种微妙的尊敬感。所以十三姐就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有1亿家长正在假装有文化。
就在这本书里,里面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十三姐认识的一个妈妈,完全已经在鄙视链的上游了,就是她是可以在孩子高中时期,依然坐在身边辅导作业的那个妈妈,那么她甚至能够找出孩子化学作业里面的错题。可是这个妈妈非常的低调,她就对十三姐说,在偶尔陪作业之前,首先注意是偶尔陪作业,她都会有一个动作,是什么呢?就是喝酒壮胆。不喝酒不足以辅导孩子写作业。之前我们只听说醉生梦死用在形容一个人不努力不上进,可是到了这一届中国父母这里,我们就看到了醉生梦死型的陪读,所以做家长真的是要终身成长,加油!
那还有一个词,叫作中年危机。当了爸妈之后,中年危机这个词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作钱要花在刀刃上,对吧?刀刃是谁,你想过吗?十三姐的答案说,在我们家以前我是刀刃,所有的钱花在我身上就没错,女人要对自己好。可是后来有了儿子,刀刃就成了他。这个书里有金句说:“小孩子费钱是对家长的激励,它会转变为努力奋斗的动力,说不定能让本来颓废不上进的家长觉醒,奋斗。”《觉醒年代》。“而小孩费爹妈,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摧毁,磨光你的棱角,专治各种中年不服。那么人到中年,一切的风花雪月、放浪形骸、挥金如土都是过眼云烟,唯有把钱砸向家里的刀刃,才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传承。”每当觉得什么地方莫名其妙不踏实的时候,十三姐说你就给刀刃花钱,忽然感觉就好了,整个人都精神了。
所以十三姐就描述说到了中年,大家约着说出来吃顿饭见个面,好久没有联络感情了,那么大家聚在这个桌子上,在聊什么呢?说按道理,中年人比谁都更吃得起大餐对吧,你是经济支柱。但是因为每个中年人家里都有那么一两个刀刃,所以就导致每一次铺张浪费都叫刀刃上舔血,什么感受呢?给你细细地描述一下。
普通人眼中的大餐是鸡鸭鱼肉。有社会良知的人眼中的大餐是湿垃圾干垃圾要合理分类。有文化的人眼中的大餐是上下五千年,舌尖上的中国以及传统经典智慧。在文艺青年眼中,大餐是生活品味和格调,是诗与远方。但是在中年陪读爹妈的眼中,什么是大餐呢?作文、新概念、奥数、建模、钢琴、长笛、萨克斯、棒球、马术、高尔夫。所以十三姐说,以后大家别让中年人请客吃饭,你那是想吃掉人家孩子的人生,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一天刚好就跟十三姐一起吃饭,因为我们两个要一起去看一个话剧。那吃完饭以后,我就默默地去买单了,她说我比你赚得还多,我说我的良心会痛的。对,特别自觉。
所以十三姐说,中国妈妈除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分量,还需要看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这句话的真相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有一档节目,叫作《乘风破浪的姐姐》对吗?我们看着那个节目就会想着,如果可以这样,我也没那么怕老了对吧,原来姐姐可以这么精彩,我怎么还没有到30加或者40加呢?
十三姐告诉你说真相从来都不是这样,没有什么乘风破浪的姐姐,对于中年妇女来说,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惊涛骇浪。这句话怎么讲?我们下集来说。
接着讲《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这中间有一篇文章,叫作《大多数的姐姐没有乘风破浪,只有惊涛骇浪》。我就想起一件事,前一阵子有一位演员,就误打误撞地闯到了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大家都知道这个相亲角实在是太厉害了,里面的阿姨妈妈是火眼金睛,把一个人放这一看,就知道你是百分之多少的真金白银。
这演员名叫陈小纭,在《如懿传》里面演过一个非常拉好感的女子形象,叫作惢心。那陈小纭本人非常好看,就皮肤很白,然后看上去很乖巧,她和她的女伴一起溜溜达达地走到这个相亲角,一下子就被阿姨妈妈们锁定了,说这两个姑娘太好看了。就问他们说,你们什么学历?身高多少?有没有在上海买房子?你们现在到底是什么职业?你们收入是否稳定?多大年纪等等这些。在阿姨妈妈一通的考试下来,这两个姑娘就博得了同情,原因是你看你们两个是长得挺好看的,身材也好气质也好,就放在人群中一看,你们就不一样。可是你看你们年纪已经也不小了对吧,也不是什么重点的这个大学毕业的,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高端的那个男士的群你是进不去的,但如果你们努力一下,态度好的话,我还是可以把你拉进那个群的。
我看了这个以后也觉得特别有意思,一下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那么十三姐就讲说,前一阵子比较火的那个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你只要打开媒体,那全都在讲这些姐姐又瘦又美又有钱,那人生到了30岁之后,好像忽然之间就开始吃香了,原本你在婚恋市场上还被挑挑拣拣,在职场上不上不下,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追杀下觉得焦头烂额,被后浪拍得找不着北,好像忽然之间就被捧上了天,说人到中年,过了30岁之后,你就可以陡然间洒脱又娇媚,阅历与勇气同在,张扬和自信并存,你的人生可以天天上热搜,活出精彩的自己。真的是这样吗?
那首先这档节目还是非常鼓励人的,因为在此之前,很多综艺的焦点都对准的是那些美少女,好像20岁,含苞待放,能唱能跳,这样的人未来才是有希望的。可是过了30岁之后,就没有人管你了,因为你已经过气了,就像陈小纭在相亲角面临的那个状况,说你的年龄上是没有优势的。但是这档节目让大家重新开始发现30岁加姐姐们的魅力。我就看到很多年轻的女孩子就欢呼说,看了这个节目以后,我再也不怕老了。说如果我到了30岁,能像这些姐姐们一样这样活着,那就让30岁早一点来吧。
那说句老实话,我在刚刚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会觉得好痛快。因为我的年纪,也是这些姐姐们了,所以忽然好像找到了存在感,但如果我们把视线从综艺里面的姐姐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你去问问身边的这些闺蜜们,30岁加的姐姐对这个节目有什么样的感想。十三姐采访的答案是:姐姐们说等我娃考完试,我抽空看看这档节目。所以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呢?它并没有在聚光灯之下,它也并不是你想要开挂就能开挂,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自然而然地就会活到了一个又美又瘦又有钱的状态。
所以十三姐说,在综艺节目里,姐姐们都是女神,浑身全是优点,那些美好而正能量的标签: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乘风破浪、不惧岁月的冲刷、敢于面对真我……姐姐们优秀的样子,在一片整齐的赞美声中发光发热,谁能说这不好呢?但是拿着镜子看看自己,十三姐说,三十加的我和人家比起来逊色颇多,要姿色没姿色,要财富没财富,要成就没成就。和这些姐姐们一比,我大体也就是个失败者,我还有啥发言权?
可是问题就在这了,这个世界上本无失败者,作秀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失败者。那么大部分的姐姐们是怎么样生活的呢?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女性,在三十加的时候,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请注意,不是事业;拥有一个家庭,请注意,不见得完美;拥有一个小孩,请注意,不一定教育得很好;为人处事尽量低调,请注意,因为不想惹事,没那么有个性,张口闭口少有诗和远方,为什么?因为张口闭口都是老公和娃;也做不到随性耿直,因为会得罪人,她得罪不起,;不可能一口一个炫富,当傲娇资本,如果你这样做,很快就没朋友了。所以大多数的三十加姐姐,在生活中不可能活成张雨绮,不可能活成陈小纭,普通三十加女性,不靠颜值吃饭,不能成为大众焦点,她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基本靠自娱自乐。她们大概率都在二十岁的时候,梦想将来成为乘风破浪的姐姐,所以我们才给姐姐们打call,才欢呼,才说看见她们,我们也不怕老了,我们也希望嫁给爱情,赢得事业,人前张扬高调,人后努力前行,保持人生巅峰。但是到了三十岁之后,姐姐们说,我渴望回到十年前,因为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甚至还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那十三姐说,那些真实的三十加姐姐们,中国妈妈们,究竟是怎么样生活的呢?在这个书里随便翻到一页,就是一串答案。比如说,考卷一展,闻风丧胆;快活一秒是一秒,我不说话岁月静好;生活的序曲就是人到中年,职场如鱼得水,挥斥方遒,但孩子那一纸试卷,带来的却是如龙卷风一般横扫千军的威力,那是生活中大部分挫败感的来源。再比如说,账单一出,按时吃土,你若问我穷不穷,我会先问你,是指报班季还是平常。你回答平常,那对不起,我们中国妈妈没有平常,全年都是惊喜。再比如说,体检一到心惊肉跳,提到体检,那是灵魂的救赎,你终于可以理所当然地翻个身不起床,对云配偶说,我今天不舒服,家长会你去。
所以很多东西都像青春的遗物,随着年龄和勇气的增长,却越发不敢直面。那前不久,在十三姐的这个新书发布会上,我跟她见了个面,也到了现场。她就讲说,今年还是有高兴的事的,是什么呢?就是她买到了自己特别想要的房子,而这个房子在上海也算是价格比较高的了。然后大家都很羡慕,说你看,努力地写作,努力地做好一个公号,竟然能够这么体面地生活,这实在让特别多的人激动。那十三姐就说,对,我每天兢兢业业地打字、写作、写公号,全年无休,发现还是不够买房,那我怎么买房的呢?我卖掉了原来的两套房。那我们都安静了很多,心里想着,原来卖掉了房子才能买房子然后十三姐就说,不,还是不够,当我卖掉了两套房子,把辛辛苦苦写字、熬夜、做公号赚到的钱全部放到里面,发现还是买不起的时候,最后我的老爸出场了,大笔一挥,给我补齐了所有的房款,所以我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想要过的生活。
对,她说完以后我们就哄堂大笑,然后想着谁的生活中还能不遇到点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这也是好的。那十三姐就说活到这个年纪,我就想起一句话,说有人说过,人总会走回父辈的路。那十三姐哪里会服呢?她根本不理解,她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幽默有趣,人生当然是应该不断地开挂,所以她就捋一捋稀松的发根,手持着电烙铁,打算把自己好好地捯饬捯饬,给岁月来一波初露锋芒。然后她的爸爸就默默地对她说,你别矫情了,我现在看的是孙子的考卷,儿子的账单,我自己的体检报告,我的生活可比你惊悚多了。
所以看完了这本书,我们可能会发现,人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象那样去发展和进行,也不可能按照我们的设计图纸去一点一点的水落石出,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呢?《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有一个普遍通透的态度,就是抓住我们真正想要的,舍弃那些不太重要的,才能过上我们真正的人生。
那《礼记》中有一句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看完《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我忽然就想到了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这本书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问题,怎么样平衡家庭和事业?没有平衡,只有选择,而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工作治愈生活,也可以用生活来治愈工作。
那这本书一点都不深刻,它也没有什么百试百灵的方法,但它起码提供给我们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真正的生活中来的智慧,它会提醒我们说,第一你不要去跟别人比较,因为只要每一个女孩子都努力认真地生活着,为什么要区分成功和失败,为什么要让某一种模板成为自己的方向?第二,有的时候工作累了,回到生活中拖个地,洗个厕所,跟家人聊聊天,只有这类小事会让你迅速地放松下来,感觉自己活得还挺像一个真正的人。第三,当生活太嘈杂太繁琐,让你觉得一地鸡毛的时候,那不妨回到工作中,那种为了某一个目标一股劲努力的感觉,会让你自己迅速平静下来,找到新的动力。
所以不管你此刻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只有你真正地享受它,珍惜它,善待它,你就是了不起的,所有的答案就会随着你的行动,一步一步地到来。
那讲完了这本书,我也要告诉大家,我们还把《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做成了有声书,也欢迎大家关注,偶尔在你上班的路上,在你烦躁的时候,在你做家务的时候,或者在晚上有那么几分钟想要留给自己的时候,听一听这本书,也许就能在会心一笑中,彻底地放松下来,治愈自己。
那同时我们也会准备来一场十三姐和十三姐夫代表们和大家面对面的聊天,来做一场直播。如果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包括你有什么样的建议,你还对格十三或者《了不起的中国妈妈》有什么好奇,也欢迎给我们留言。就到这里。
大咖时间:格十三本尊来啦!
大家好,我是十三姐,是这本《了不起的中国妈妈》的作者。
这本书源自于我的微信公众号格十三,上面的一些内容的集锦是我继《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之后的第二本书。那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是主要是和中国妈妈相关的,那在这本书里,我把我平时自己经历过的,还有周围朋友发生过的,以及我们好多读者向我反馈过的一些中国妈妈的一些真实生活,以一种非常诙谐、幽默、接地气的手法和视角,展现在了这个里面。
那我们从这本书里面,基本上就可以看到一个中国妈妈的全貌,她们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够一手带娃,也能够做很多琐碎家务,并且能够同时,还能打拼事业,开创自己新天地的这么一个人群。那在这本书里,我们会把中国妈妈刻画,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刻画,一个是中国妈妈作为一个母亲的群体,也就是我们经常讴歌的母亲。
那其实中国妈妈除了她的伟大,她的了不起之外,还有她的很多的焦虑,她对于育儿道路上,教育方面的一些烦恼和困惑。那么在这本书里,我们把这种烦恼和困惑,会用一种比较幽默的语调,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进行阐述,那么这样我们就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妈妈除了一些大事件以外,还有一些小事件。更透彻地了解中国亲子关系的一种特殊性,或者它的一些有趣的梗。
另外一些小部分,主要是从夫妻关系和妈妈自身成长这两方面来讲故事,尤其是在这个中国式的婚姻。我们都知道,就是中国妈妈她会在家庭中,在教育中,在家族关系中,她会占据一个比较重要的,相对来说略有主导性的这么一个角色,那在这种角色里,中国妈妈往往会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累,也会产生一些抱怨,就觉得为什么是我做的比较多,为什么这件事情不能由孩子他爸爸来做。越是这样想,那么中国妈妈就会有很多的一些抱怨。
但在这本书里面,我们不会从文字中感受到这种抱怨的气息,反而会从一些自黑的小段子和一些妈妈们自己平时的一些自自我的反省,自己的一些思考上,来看这件事的本质,本质就是,这届中国妇女是越来越强了,所以她们就会选择自己就去做更多的事情。
那么这样一来,中国的爸爸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妈妈,那么在这个婚姻关系、家庭关系、育儿关系里,这个角色就变得更加稳定了,就是中国妈妈就变得更硬核了,凡事大事小事都可以自己来做。那么她们自己的一些抱怨,也会在种种的自黑和自我认知中得到一些化解,因为相信,并且承认自己的这个越来越强大,导致了就是她们对客观事实的一些抱怨也会越来越少。
那这就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想阐述的,就是不管生活有多少一地鸡毛,我们都能把它拾起来,做成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掸一掸生活里的灰尘,然后笑着走下去。
还有一点是我们中年女性,包括这个妈妈或者是一些甚至没有当妈妈的一些已婚的女性,她们在对自我角色的认可,还有对自己发展的一些思考当中,会有很多的变化。在这本书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一个女性成为了一个妈妈之后,那么她和婚前,和当妈妈之前,会有一个怎样巨大落差,或者是一个变化。可能会有一些对自己的否定、怀疑,但是最终我们还会从育儿的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找到了更多的自信,然后会去努力地发掘自己的亮点,学到更多以前没有过的技能,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更强大、更硬核的这么一个女性。
那读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有很多闪光点,自己都没有看到。从这个书里面的只字片语里,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好像描写的就是我自己,然后就会发现原来我自己就是这么了不起。
所以什么是中国妈妈?那这个中国妈妈很庞大,说起来就是有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我们的这本书就很好地从各个方面,把这个中国妈妈讲述得比较透彻。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本中国妈妈的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也欢迎各位爸爸们多看看这本书,从中找到你的太太,你们家孩子的妈妈的身影,然后更全面地去了解一下这个孩子妈妈,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有哪些困惑,有哪些焦虑的点,还有哪些需要得到你更多理解和支持的地方。
那么我想,就像很多粉丝说的,在看完这一些文章之后,就会对这个家庭关系的和谐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然后很多的妈妈在看完这些书之后,也发出了一个感叹,就是原来我的生活还是蛮幸福的,原来就是我可以这种角度去诠释我现在的生活。
最后就是在这本书里,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获得一些正能量,让我们就是改变一些对生活中一些糟粕的一些看法,然后做更强大的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净化自己,变成一个更强大的女性。
这个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也欢迎大家看完这本书之后,多多跟周围的朋友去交流,然后大家一起来聊聊。从这本书里,找到的了不起的你自己。
大咖时间:中国爸爸的典型代表如何看《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大家好,我是辉鸽叔叔,平时也是一个内容创作者,也写了很多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那格十三是我的好朋友了,她每次出书我都会看,然后很多人都说,一个男的去看格十三写的书,是不是为了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说,这些书是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妈妈的角度,中年妇女的角度写的,是不是去关注她,是为了回家更好地对付自己的太太?
今天跟大家做一个回应,如果是抱着这个想法买这本书的,可能对,也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因为包括我跟格十三聊天的时候,我说我也想出书。她说你也出,你不要老去出你那些什么特别像教科书、科普类的书,你也可以去写这样的书。比方说能不能出对应的书,当时我脑子里还真动了一动。她出《了不起的中年妇女》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对应的应该是有一个《了不起的中年男性》?然后她这次出《了不起的中国妈妈》的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应该有一本《了不起的中国爸爸》?
我就在家琢磨了很久,可行性方案要做,就找同事,大家就一个办公室一起聊,说她出这个,我们就出那个,我们蹭她一个热点,因为她是大V对吧?她是头部大V,我开玩笑说我是臀部大V对吧,说不定能通过她,我们能到腰部大V呢?就是我们找一个对手打一打。后来聊了一天没有结果,为什么没有结果?
告诉大家一个,就是很惨痛的事实,其实这个也不是惨痛,也是我们作为男性的一个反思。《了不起的中年男性》,我们想想看,这本书如果出来了之后,会不会畅销?大家说可能也许会畅销。不,你回头想想,你跑到任何书店,尤其是机场的那些书店,你去看一看,会发现那些书虽然不叫这个名字,是不是说的都是这些内容?对,没错,各种名人的传记对吧?《乔布斯传》,什么这个传那个传的,它们背后的逻辑不就是了不起的中年男性吗?
但是你去找《了不起的中年女性》,并没有,非常非常少。所以如果我干这个事,我干的就是一个市场上红海的东西。同样,这本《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假设我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中国爸爸》,倒不是说外面没有《了不起的中国爸爸》这种书,就是写出来对吧,就她这本书大概是268页,如果真的写一本《了不起的中国爸爸》,我估计写到68页就完了,写不下去,同志们。或者说写完了之后,你可能自己也不相信写的也跟别的东西重合了。
所以这两个方案就在我们这里无疾而终了,那同时也说明《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和《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作为格十三的系列,在这个市场上有多稀缺多重要。也许我们平时看那些成功传记,看那些心灵描述,会看得非常非常多。但是真正的站在一个妈妈的视角,中年妇女的视角特别少。所以我拿出来作为成功学来举例来让人鼓舞人心的,来让人获得共鸣感的这个群体,也是非常非常少。
我想为什么她的书特别值得一看,也许就是她去关注了平时那些可能被我们疏于关心的,可能并没有被绝大多数作者去纳入写作范围的这样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其实又是支撑我们家庭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原动力。
说白了,我家里也有一个中年妇女,我妈是中老年妇女。我太太,那这不能叫她中年妇女了对吧,要拍她马屁,说那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其实你看了这本书之后,或者了解了这本书之后,也许你就会觉得一些,就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在外面一直觉得我真了不起的这样一些男性,在家里应该所处的一个角色和地位。
这个地位是什么?在格十三的签售会上,我举了一个例子,台下特别有共鸣。就是在这场发布会之前,我刚刚手机里面接到了我太太给我们全家做的暑期安排,我就压根来不及看嘛,咣咣咣来了几条,大众点评上或者什么软件上的。“你看我已经定好了,这个地方好不好?”其实我根本没有打开看,来不及看了,但是我第一时间秒回:“太棒了,这就是我心里想去的地方,这个地方我想去很久了,小孩子也一定很喜欢。”你看他最后也很高兴,就在群里面发各种各样愉快的表情包。
这样的反馈,实际上是一种正向的反馈。那如果说我们依然秉持着原来的,我比你年长几岁或年长几个月,我该怎样呢?可能有些人会这样做,发过来之后,新婚燕尔的可能不会,你们还处在热恋期,但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说看了几个之后,还行吧马马虎虎吧,我以前知道另外有个地方很好,不过定了就定了。或者这个还不划算,我知道哪里还有一个六七折的。
真正做这件事情,我就告诉你遗憾了。可能你为了那个六七折,而损失了一次真正地跟自己太太有一个亲切的交流,让她觉得我还是跟你一条战线上,还是跟你一条战线上的,我还是你的人的这样一个机会。其实都到现在了,你又何必再跟自己的太太去做这样的斤斤计较了?也许格十三的这本书能够去帮助你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年妇女。
有很多妈妈或者爸爸,有很多爸爸吧,他其实不太愿意自己的太太去看这种书,这种书都是为了帮你们,帮助你们吐槽的,帮你们来吐槽我的。其实如果你真的翻完了格十三的所有的书,看完了她所有公众号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吐槽。单纯的吐槽是什么?就是我要独立要自强,我要摆脱男人的困扰,那个叫作我们说,这才是我们男性值得担心的吐槽。
但格十三从来不是,她一边抱怨着自己的老公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一边说你看还居然要我帮你拧瓶盖。但是在真正出行的时候,她还是会拖着老公一起出去,还是会说我要动手术了,我还是非常指望你来帮我签字。哪怕他们有抱怨,他们依然会坚信,我们是可以去陪身边的女性,一起坚守一生的人,我想这样的一份情感,也许也值得我们所有的男性去了解,所以这本书会推荐给大家。
那另外关于家庭教育方面,其实大家会说,格十三的内容也是关于家庭教育的,那么有没有去补足爸爸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内容呢?
那其实爸爸在里面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那关于家庭教育,我倒是有几个站在男性视角里面的建议,这些建议我说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因为凡是说:“只要听我这句话,家庭教育什么问题都不存在。”凡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基本上不敢说骗子吧,但至少都不是那种太靠谱。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经济条件不一样,所处的地区不一样,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我们给出的方法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告诉大家,也是我的一个经验吧。
第一个就是,每一个爸爸都可以尝试着去成为孩子的一个偶像。这个偶像跟妈妈的定位不太一样,我举个很小的例子。
我以前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做过家教老师,因为我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当中有一段时间做家教老师。当时有一个学生,有一个男孩子,游戏瘾特别特别重,就所有的老师 家长都对他束手无策。然后让我过去做家教的时候,这位家长就说,说我也不指望你能够把我的孩子的分数带到及格线,我只是希望你在这两个小时之内看着他,就是希望他不要爬窗溜出去,到外面的游戏房去打游戏,他只有这一个要求。
那后来,先说一下结果吧,先说一下结果。就是这个孩子的最后考试成绩,大概从班级的倒数最后一名,就铁打的倒数最后一名,变成了班级的中等成绩,那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最后这个孩子对我崇拜得不得了。当然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能做。
在第一天的时候,他非常想打游戏,就把家里的游戏机都已经搬出来了,然后希望我不要管他,因为在他眼里看来,他妈妈是付我钱的人,但是不是续聘我,其实是取决于他的意愿。然后我就坐下来第一个小时,陪他打了一个小时游戏,那么以我的水平,其实我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我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我觉得那个游戏都非常清楚,是《幽游白书》的一个对战版,把他打得落花流水,然后他对我崇拜得一塌糊涂。他就说,为什么那些招数我发不出来?那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想知道吗?三个英语单词背出来我告诉你。
特别简单的一个模式,大概一个月后,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水平和游戏水平同步提升,但这件事情你说妈妈能做吗?我敢打赌妈妈完全做不了,但是爸爸是可以做引导的。就像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担心说什么我的儿子在收集奥特曼卡,我的儿子在沉迷《王者荣耀》,在沉迷吃鸡游戏,这个事情你靠妈妈能解决吗?解决不了,因为妈妈她对这个领域,并不是很精通的。像广大的爸爸们,其实你们心里是精通的,你们知道哪些游戏比《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更好玩,你们知道哪些游戏更不容易上瘾,你们知道自己小时候的奇多圈和水浒的108张卡片,和现在的奥特曼卡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你们可以变成孩子崇拜的那个人,并且引导他们将来的行为,是不是要继续购买,这件事情有劲没劲,这件事情爸爸可以做,你们一定不要放弃。
另外一件事情,也是关于教育方面的,也是爸爸特别擅长的,就是关于工作。爸爸其实是一个工作相对可能会稍微忙一点的人,在家的时间会比较少。那么很多家里人老人就会对孩子说了,说你不要吵爸爸不要管爸爸,你让爸爸去上班,爸爸要去赚钱的,爸爸没有钱怎么养活全家呀?怎么家里能吃饭?很常见对吧,家里的老人也经常说。但实际上各位,这样会造成一个什么后果呢?就是孩子会仇恨父亲所从事的工作,他认为是工作夺走了爸爸。但其实这件事情还真不一定,因为我们之所以工作,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为了所谓的为家里挣钱给你花,另外一部分,确实也是源于我们自己的热爱。
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有条件,有可能的话,只要有可能带着孩子,尤其是假期,让他陪着你,你也陪着他,一起到你的上班的地方看一看,一起让他去体验一下你一天的工作,一起让他去感受一下你这一天里的酸甜苦辣。被领导批评也好,或者在某个地方取得成就也好,如果有可能,带他过这么一天。
只要过这么一天,你就会发现,你们的亲子关系更近,他也不会仇视你的工作,他有时候也会理解你的辛苦,而这件事情就是从那一天,他知道了爸爸妈妈,尤其是爸爸在做什么,在流着怎样的汗,有过怎样的辛苦和委屈,或者有过怎样的得意开始的。
两个秘籍,在今天的这个视频里面告诉大家,希望对各位爸爸有用。然后另外还是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格十三的书,因为对我们真的每个人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