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既没有环游过世界,也买不起800万学区房的单身狗,看完《对不起,爸爸妈妈不能给你买800万的学区房》,顿时觉得:天呐,现在做家长,难道要先去中央戏精学院镀个金了吗?
联系到前几天的新闻“80后家长因为辅导孩子做作业而抓狂”,让人不得不引发这样的脑洞——
带着孩子环游世界,该不是为了逃避辅导家庭作业吧?
一个人想要形成完备逻辑链、拥有系统知识和辩证思考,是不可能通过幼年时期的环球旅行,一蹴而就的。
真正需要的,是完整而漫长的教育,不然为什么说君子之道,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想要在这上面走捷径、企图弯道超车的,这不仅是思维的懒惰,更是一次注定的徒劳。
01
爸妈辞职带孩子出去环游世界,这是好事,没什么好争论的。
问题是孩子环游世界之后呢?
如果回来之后,还是要考奥数、争排名、上重点,那么所谓培养孩子“勇敢独立”的旅行,除了浪费时间,让孩子落下课程,并无裨益。
充其量,就是全家组团逃避现实的一个防空洞而已。
现在有一种旅行即正义的误区:心灵净化靠旅行、工作突破靠旅行、现在连学龄前儿童的通识养成都要旅行了?
旅行说白了,也就是换个地方吃吃喝喝消费享乐,什么时候被强行拔高到灵魂深处的地步了呢?
这种实质仍然是消费主义的论调,套上一个浪漫情怀的马甲,大家就都认不出来了?
照这种逻辑,每个跑过五湖四海、踏遍万水千山的导游,那都是一个野生的仁波切,拥有地球上最勇敢坚强的品质和最洁净的心灵。
一个5岁不到的孩子,相当于一部手机裸机。
你想要他有输出,就先要扎实的输入。
旅行本身并不会触发他们的输入组织,更为重要的是旁边家长对风景的解读、注释。
不道范仲淹的胸襟气概,去岳阳楼也就是个旧建筑。
不懂三国的时候,看赤壁遗址不过是一堆乱石而已。
理解这些都需要时间、阅历和沉淀的。
问题是,有多少家长知道这些历史架构呢?
又有多少家长能报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教给他呢?
对于一个幼童来说,去小区楼下公园和去黄石公园都一样,不过是换个时区堆沙子而已,远没有家长想象中的那样,可以一步到位、奠定灵魂底色。
所以家长们的当务之急,不是调取高级参数、在裸机上跑复杂程序,而是去应用市场下载常用APP啊,这才是大部分小孩最需要的学前教育。
行万里路之前,先读个几卷书吧。
02
《对不起,爸爸妈妈不能给你买800万的学区房》这种文章是很鸡贼的。
它的鸡贼之处在于,它文章里相当大部分都是真的,只是它忽略或者一笔带过了很多基本事实,恰恰是那些被忽略的才是关键所在。
文中的父母都毕业于985、工作单位都是世界500强,工作多年累积了不菲的资产。
这些他们一笔带过的重要信息,才关键性地表明:他们可以支付远远高于常人的试错成本。
他们的潜台词是什么?
如果环游世界这个行为,对孩子没有想象中的有效率,那么他们转身就可以买一套学区房。
带娃环游世界这种好事,准入门槛是相当高的。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这种文章能流行,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家听惯了鸡汤,所以剑走偏锋的反鸡汤就开始大行其是。
这种反鸡汤以煽情情绪、引发对立为目的,全面入侵正常人生活的各个维度。
但它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一次环球旅行,培养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
这话怎么听都像旅行公司广告吧。
就算是环游世界,在物质层面上也是消费而已。
你消费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好品味不值得炫耀。
可以让自己骄傲的,从来是一个人创造了什么价值。
辩证法告诉我们:速成的东西,往往也是速朽的。
03
所谓的反“反鸡汤”,说白了还是一次价值回归。
大道至简,真正有用的道理都很简单。
真理可能披着鸡汤的外壳,但是它能几千年地流传下来,是因为他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
冬练三九夏练暑这种老掉牙的话,大家都知道可是做到者寥寥。
期望着靠一次环球旅行就建立起勇敢性格、塑造洁净心灵的,那未免太高估自己、太低估生活了。
教育,不是一次性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固然现在技术升级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知识获取途径更多样化了,可是形成知识的本质逻辑仍然没有变化、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这不断推进的背后,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长久的耐心、完备的教育体系和平衡的输出渠道。
而这其中,比起年幼的孩子,焦虑的家长更需要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