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玩的。当然意图不在给出确切答案,寻找答案的过程本身就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下称《关张马黄赵传》):
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为什么不放箭射死张飞?前人讨论已经很多了。几个曾被讨论的地方:
1)追兵有携带弓箭吗?
2)射程够吗?
3)假如有能力射击,为什么不呢?
追杀自然挑选精锐骑兵,《蜀书二·先主传》:“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蜀书五·诸葛亮传》:“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是不是“轻”骑不好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其中有曹操的王牌骑兵——虎豹骑。《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曹)仁弟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曹纯是虎豹骑统帅,《诸夏侯曹传》引《魏书》:“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虎豹骑分虎骑和豹骑,有可能是重骑和轻骑的区别。【1】
虎豹骑的装备难以考证,但是肩水金关汉简中有关于汉代轻骑和重骑装备的介绍:
【图1】
【图2】
押运粮草的轻骑弓+剑,重骑刀+矛,可为参考。
也就是说,追上张飞的轻骑是有可能佩戴弓箭的。也有观点认为其中有卸下具装的重骑【2】;无论如何,作为曹操的王牌军,骑射应该是基本功。
关于射程,普遍观点是在50-150米之间。这就需要考虑河的宽度。《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三》:“当阳坂,在县北六十里,相传曹操追先主于此。《志》曰:县西北六十里有倒流桥,沮、漳二水合流其下,即张飞据水断桥处。恐误。”《水经注·卷三十二》:“漳水又南径当阳县……今漳水于当阳县之东南百余里而右会沮水也”。《史记·滑稽列传》:“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又《史记·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传言能淹死人的漳水,河面应当宽阔。当然,漳水河道古今变动极大,难以准确。
另一方面,断桥,一般解释为“拆毁”桥梁,而不是“阻断”桥梁。古时候涉水渡河是很危险的,不光是半渡而击,对骑兵来说更有另一重风险:强行趟过深水区,马蹄可能打滑或者卡在石缝间,造成摔倒或马腿折断。所以张飞应该拆除桥梁,站在河的另一边大喊;而彼岸的追军能为吼声所慑,且“无敢”而不是”无能“近,可见两岸应当可渡,距离在射程之内。
总结上文,曹军是有能力进行射击的。那为什么没有这么做;或者说,没有这样的记载呢?
孙子兵法言:“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曹军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队形必然拉长,又要展开搜索,那么最先碰到张飞的应当是先头部队,人数不会太多。张飞也不是立定不动的靶子,想要用弓箭压制或造成有效杀伤,需要密集射击。待到大军集结,断后拖延的任务也完成了。刘备不傻,20人如果在大路上阻拦大军,一个水花都掀不起来;过桥后利用地形拖延时间,20人才能发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而且,刘备最后只带着少量部队逃脱,追兵一路上必然发生过战斗,可能消耗了部分箭矢。曹军可能在试探射击后发现效果不好,且弹药不多,就没有持续远程压制,不值得在史书上记载这样的细节。
前人有从各种方面讨论的:虎豹骑是冲击骑兵,未携弓矢;两岸在射程之外;曹军目标是快速占领江陵,不值得在张飞身上浪费时间;更有其余无稽之谈,不足挂齿。之所以写这篇,也是看到各种讨论,希望自行验证一番。
综上所述,曹军有能力发动射击,但战果必然不佳,或者放弃射击,或者史书不载。
参考:
【1】再谈虎豹骑中的“虎骑”与“豹骑”【魏延吧】_百度贴吧 (baidu.com)
【2】曲墨封,张娟娟.三国特战精锐(下)——无当飞军和虎豹骑[J].文史天地,2019(10):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