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
十七岁的那年吻过他的脸,就以为和他能永远。”
“有没有那么一张书签停止那一天
最单纯的笑脸和最美那一年
书包里面装满了蛋糕和汽水
双眼只有无猜和无邪,让我们无法无天
有没有那么一首诗篇找不到句点
青春永远定居在我们的岁月
男孩和女孩都有吉他和舞鞋
笑忘人间的苦痛只有甜美......”
——《如烟》
(1)
昨天和小时候的一块玩耍过的一个小妹见了面。小妹比我小5岁,小时候一段时间到我家住过,那时候也就三四岁大的样子,我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大人们都有事情,叫我带好小妹。她倒是一点都不见生,屁颠屁颠地跟着我在家里跑来跳去,打打闹闹。后来她跟我上同一个小学,当时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屁孩了,很快就去了初中住宿。再后来她小学毕业就跟家里人搬回梅州,联系也越来越少了。
直到我大学毕业,她也考上了大学,才又有了联系。
我们两人爸妈以前是在同一个单位上班,至今也有二十几年的交情了。小时候经常来往走动,所以两家人之间非常熟悉,每逢元宵佳节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吃饭过节。
这次能见上一面实属难得。她六年级的时候我们见过一次,那时候的身高就是那么高,现在的个头也是这样,,而且性格和说话方式都没怎么变过。样子更是和以前一样,即便是化了好看的妆,也没有改变我记忆中的小妹妹。时间在她身上仿佛是静止的。
好久没有听过别人叫我哥哥了,小妹的一声哥哥简直融化了我的心,让我立马陷入从前跟她一起玩耍的情景。小妹很小不点,但人长得精致,脸上挂着满满鲜嫩的胶原蛋白,一双灵动的亚宁,还有两颗小虎牙。印象中的她小时候就是这样,说起话来的与其和语调跟小时候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啊,真的是怀念。
一起坐下来闲聊了很多以前的事情,虽然大家都没有交集,生活在各自年龄圈层里。见过几次面都是和家人一起,并没有单独聊过,时隔十多年后见了面不会觉得陌生和尴尬,聊得很开,这种熟悉的情况实属难得,也非常神奇。
凭着小时候的印象维持至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2)
看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没看之前本以为是一部类似《白鹿原》的小说,讲述的是呼兰河的英雄传记。没想到写的都是呼兰河生活的点点滴滴。平白朴实,并没有太大起伏,尽是简简单单的,平淡真实的叙述,给人一种温暖和融入感。
读之前看粗略了解过萧红的简介,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的她写了好几部旷世奇才的作品,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多岁。
通篇读完后其实不痛不痒的,文字里记录的是小时候的她所见所闻。但有点没有注意到的是她是以小孩的视角和口味来写(这是看豆瓣书评了解到的),如果将自己当成小孩子的视角去读,会觉得她写的实在是太赞了!毕竟我自己目前的年龄,都是以成年人的角度来评判的,所以对于文中提到的那些旧时代封建迷信风俗是潜移默化、常年经验得到的情绪和观点,失去了童年原有的懵懂和真实。
“小孩子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是韩寒一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用小孩子的视角确实看问题不一样,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新奇。所以通过小孩的视角来写这部故事透露出的的情感更具有真实感。生活就是如此,不同年代里有不同年代的故事。
(3)
小妹在我眼里就是小孩,即便她如今长大成人。她问了我一个问题,在和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相处会不会觉得他们还小,不够成熟。我说:“这个是自然的,在正常不过了。每个年龄段都会经历不同的事情,之所以觉得他们不够成熟只是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他们当时阶段的故事了。不过当你和比自己大的人相处都觉得他不成熟,像小孩。那你自己就比较成熟,老成,看起来有点可怕。没错,我在说我自己,哈哈哈。”
聊到初中时候的事情,我提到了我初中一个同学今年顺利考上研究生,成为了全村人的都希望。周末在村里摆家宴,特地请了我们几个初中同学一起去。想当初他在班里的成绩一直都不算好,排在倒数几位。高中时候又没有好好读书,高考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读了一个专科职院。但是!如今他考上研究生了!学历吊打在场的我们几个人!可想而知这有多么地励志。从一个专科生,到专升本,到考研失败,再到二战成功,励志典范,事实胜于雄辩,不是瞎吹出来的!我们几个坐在一块都不禁感慨一番(世人不曾欺我,却被世人所欺)。过两年毕业,找份好工作,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到那时候,就能看出我们这帮同龄人的差距了。
岁月不饶人,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噢,小妹可能还会是喜欢喝奶茶的小妹,长得也很像奶茶哦。
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