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推普赋能石柱土家,语言架桥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石柱县秦良玉陵园,以一场诗词朗诵活动,在历史回响中探寻语言文化助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新路径。
诗韵铿锵祭英烈青年壮志承遗风,陵园内,青松肃立,气氛庄重。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服装,列队于秦良玉墓冢前。伴随着清晨的微风,铿锵有力的朗诵声响起——团队原创长诗《长缨红颜歌·千秋忠韵》在陵园上空回荡。“少年壮志凌云霄,巾帼豪情冲九霄。巴山蜀水为见证,千古流芳秦良玉!”……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将秦良玉英勇事迹娓娓道来。成员们以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深情演绎这位巴渝女杰的传奇人生与家国情怀,字字句句激荡着在场每一位成员。
(图为实践团成员齐诵 张露宇摄)
推普新声承古韵语言为桥促振兴,选择在秦良玉陵园朗诵,绝非偶然。秦良玉精神是石柱的文化瑰宝。我们以标准普通话演绎原创诗歌,正是要打通古今语言桥梁,让本土英雄史诗焕发现代生命力,成为文旅融合与乡风文明的鲜活载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齐诵 张露宇摄)
本次陵园诵读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标准普通话的演绎下,秦良玉的英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其蕴含的忠贞爱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陵园风骨长存,青年誓言铮铮。此次秦良玉陵园诗词朗诵活动,是实践团“炼笔传乡音”行动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声音致敬历史,用雅言传递文化自信,在古老的忠魂之地播下语言助力发展的种子,为石柱三下乡注入了深沉而澎湃的精神动力。
撰稿:王艺颖
图片:张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