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从医的世家中年丧媳
小时候,八九十来岁的孩子们总容易得"炸腮".当地土语,其实就是脸部淋巴结堵塞还是发炎,导致脸部肿胀,牙痛,头痛,最后头疼,全身神经痛,严重可致死亡.基本得了这种病症的孩子三五天内必须就医,且必须就医,否则真有孩子死掉.
至今,我也不知在医学上应该称作什么病症学名。长大后也没听说过谁小时候得过这玩意儿,也就渐渐忘记了。看三生三世时候,认识司命这个仙职,觉得十分肯定他的存在,想想二十多年经历不多不少的人生轶事,真就是司命的人间剧本。所以回想起一些经历分享出来。
虽然长大后没再听说过这种病,但在我们那边,基本孩子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且貌似是集群性传播,传染性极强,莫名其妙就会一大片孩子一起得。我就不幸,也光荣成为"纱布肿脸军"之一。
因为这种病的治疗手段就是用纱布包裹好药膏贴在肿胀的胖脸上,再用医用胶带绑住。那阵仗就跟电影里被人爆头送医后包扎的一样一样,就是不想让别人不知道你得了这病都不行!且直到消肿复诊后不能洗脸,中间还需换药。
更不幸的是,当时我的班级里那段时间就我一个包头户。好多同学们说传染,也不跟我玩儿,一个人呆呆闷了一礼拜.原来一群下课跳皮筋,岔步的姐们都离我远远的。我也自觉,下课就自己趴位子上,脑袋贴着桌子哀怨并期盼快好起来。
那时候有个玩儿的好的贼讲义气的小伙伴下课跑到我座位义气凛然地对我说:她们都不跟你玩儿,我陪你玩儿,我不怕!当时感动的心里说:要跟你做一辈子朋友.
然后,小学一毕业再没怎么联系。
那时候,家长对于孩子这种毛病虽然知道严重,但好治,且附近有个药到病除的名医,看了准好。终于说到主题重点。
这个名医住在一个村子里,叫做伏庄,里面的村户基本都姓伏。离我家不远,小时候的步行大概半小时可能。记不清了,小时候也是边玩边走,哪有一心一意走路看病的样子。且那个时候很喜欢被大人带去新鲜的地方,我记得那段路风景很美,路上很多蜻蜓蝴蝶庄稼什么的。
尤其我是放学后爸爸带我过去,夕阳下觉得这是新鲜又好玩的踏青!不记得季节,但是个春秋偏夏的时候,天气和景色刚好。
去找老医生看病,虽然他的儿子已经继承这手艺,但大部分他都是亲力亲为,自己看,自己包。有时候医生家人多,要等,爸爸也坚持让老医生来,偶尔会傍晚等成天黑。小时候特别怕天黑,但是有老爸,还可以背,所以那段时间没有害怕的记忆。倒是对老爸带我回来,路过人间菜园子,拔了人家萝卜吃印象深刻。
哈哈哈,跟老爸一起夜里拔萝卜好好玩,一是人家的好刺激,二是,第一次把大大的果实从小小的径缝里拽出来那感觉简直绝妙又新奇!
说回来,他家这个病症的医术小县城都非常有名,城镇乡村包括市级的人都会慕名而来。都说他家药效最好,且治疗过程简单放心,更重要是,他家世代从医,这个病症最出名,到他这已经很多代了,且价格非常公道,几块钱的膏药搞定。认识的还更便宜些,好些人说其他人都不如这家医生。
我小时候去看病时候记得他已经是个60左右的老头了。也是老医生亲自帮我贴的膏药,过程非常简单:熬好的膏药贴在脸上,等着好即可。药效真的非常神奇!第二天脸就不疼了!也不再继续肿了!只是模样丑了些,且纱布一直在脸上,白色会慢慢变黑,膏药味道让我觉得吃什么都有一股药味,导致一开始我以为是吃饭的筷子有味道,一吃饭就让我妈换好几双筷子!
恰好,她孙女儿跟我还是同学,于是,我也是这样知道了他家的一些故事。
小学时跟她所以玩儿的还不错,经常会听说她爸妈又不在家,爸爸又陪妈妈去看病。那时候不懂,但总觉得这个小女孩心里好多暗淡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看来,生在一个医术世家且名医的后代是多么骄傲和了不起的事情。
显然,虽然可能她的父母长辈很想把她宠成小公主,但命运就是可叹,她妈妈貌似得得病越来越重,怎么也治不好。只能到处求医问药但病症却束手无策的严重。我同学在她父母每次不在都会非常落寞,或者说是担心,孩子仿佛总是会预知到什么。
可能她妈妈也知道陪她的时间不多,所以对她非常非常好,但怎么爱都不够。据别的同学说她妈妈人特别好,也好看,不知道怎么偏偏老生病。大家都说,你说他们一家子医生,怎么媳妇老治不好?
后来,四年级还是五年级,我同学妈妈真的去世了。她请了一个月的假好像。我当时不太懂有多痛,也帮不上忙,毕竟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即使有,也要自己去扛。
所有人依然在说:他们家世代从医治好了那么多人,怎么一个媳妇儿就年纪轻轻走了。这让老医生一家子特别让人怜悯,且一段时间也不再从医。
然而我知道,我同学从小就立志当医生,后来才知道,她心里藏着多大的无奈和苦痛。旁人也只有心疼。
司命的悲情故事之一就是这么让人心碎。一个世代从医的世家,眼睁睁看着儿媳妇年轻去世,孙儿辈立志,再当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