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表达爱的时候如此无力
表达伤害的时候,却又如此锋利
所以别让语言变成刀子彼此伤害
还记得之前因为女儿特别爱听绘本,我有时候因为太累或者嗓子疼便不愿多讲,于是会对天天威胁,命令:
我不想讲了
我们不要再讲了要睡觉了
再讲最后一个就睡觉
必须睡觉了不能讲了
特别累的时候干脆就说就是不讲故事了。
权威下的结果基本就是哀求,耍赖,讨价还价的拉锯战,抑或是我牺牲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去满足她。最后她会一脸无辜的只拿着一本故事书看着我说:
妈妈,我还要听,曾经一度同一本书要讲10遍才肯罢休,现在想来,小天天应该是在以我察觉不到的方式反抗我的权威!
上个月,从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回来,我改变了说话方式,不再用权威,而是平等尊重,用描述事实+感受的方式沟通,当时我是这样说的:宝贝,妈妈讲了四个故事,嗓子干,想休息一下。
我至今都记得女儿说了这句:
妈妈,你嗓子好干呀,会不会很难受,我给你去拿水喝好不好,喝完水就睡觉吧。
从那天起,不论是讲故事之前还是是只要讲完三个或者4个故事之后,女儿就会对我说:
妈妈,你不能讲那么多故事,你嗓子会痛的,就讲这三个,讲完就睡觉!
就在昨夜讲完故事,我又听到这句话,她一直都在用她的方式爱我,体谅我。外面淅淅沥沥下着雨,房间里的女儿像一个小太阳发着光温暖着我。母爱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在这样温暖的女儿面前,相对于她对妈妈的爱来说,我的爱显得如此渺小!
于是想起最近很多父母找我咨询的时候最开始的一段话基本都是雷同:
为什么TA那么不懂事?
为什么TA那么调皮捣蛋?
为什么TA就是不讲道理?
为什么Ta就是改不了?
为什么TA那么爱哭爱发脾气?
……
吧啦吧啦几乎都是雷同的剧情,孩子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是不能讲道理,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也会说我真的已经毫无办法了,他脾气太爆性格太倔…
这在心理学里叫做归因,人人都喜欢把错误归罪于别人内在原因,面对自己失误时归罪于外部原因!这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防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只是,归罪之后呢?就一味的认定了所有的都是孩子不对么?是TA不懂事么?是TA不讲道理么?
拜托了,爸爸妈妈们!不要忘记这样一件事,当你归罪于孩子不对时,你是看不到你的孩子,接受不了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焦虑,这样的控诉,这样的情绪,你们以为孩子感受不到么?连最亲的爸爸妈妈都不能接受自己,TA们会接受自己么?你看不见自己的孩子,孩子能在你的眼中看到自己么?
别忘了TA们的心理也会有防御机制,更何况从婴儿期就开始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在自己最信任的妈妈面前,孩子看不到自己,从你对TA的否定中,孩子发展出的自我也是否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研究发现: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第一种即从母亲身上得到的安全感高,是母亲为安全基地,即为安全型依恋;第二种与母亲并未形成亲密的情感链接无依恋即回避型依恋;第三种即获得安全感不充分,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离开又极度反抗表现出矛盾而焦虑的态度即反抗型依恋!依恋类型决定了与母亲形成的依恋及依恋质量,会直接影响其内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社会性行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
那么衡量母亲与孩子的依恋模式及教养方式的好与坏,就是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简而言之就是积极的回应孩子发出的信号,以积极的情绪进行沟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孩子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权威之下的命令威胁,哪怕你讲道理苦口婆心嘴巴说干甚至是打骂之后,孩子依旧不当回事,左耳进右耳出,甚至自暴自弃完全不走心。
你看不见孩子,也别怪孩子看不见你!
想一想,表达伤害的时候,锋利的那面伤的是谁?
手指着孩子说话的时候,一根指头对着孩子,另外四根还对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