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中间每天都是年。等过了元宵节,年才算是真正过完了。
人们才开始新一年的打算,该上学的上学,该出门打工的打工,该做生意的开门接财神。这时候新的一年才真正开始,生活也步入正常轨道。
其实元宵节是比春节更热闹的节日。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两年的元宵节格外的安静冷清。不过也依然挡不住人们在手机网络上的互相祝福与问候。
小时候的元宵节真是热闹非凡啊。从过完春节就心心念念的惦记着元宵节,因为每年元宵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可以出去打灯笼。
过了春节,大街上就挂满了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花灯笼,吸引的孩子们迈不开腿。非要吵着闹着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灯笼,才心满意足的跟着大人回家。
记得小时候爸爸去外地出差,给我带回来一个特别漂亮的孔雀灯笼。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得意洋洋的打着灯笼,去找小伙伴们比试一番,看谁的灯笼最漂亮,谁的灯笼最明亮,谁的灯笼照的时间最长。
我们在冬天黑咕隆咚的夜晚,美滋滋屁颠颠的打着灯笼游街转巷,串东家走西家。小手冻得通红也挡不住我们欢快的脚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那时候除了打灯笼,各家各户还会放很多烟花。我们在街上围出一块空地,从家里拿出来各式各样的鞭炮烟花。挨个的炫耀,放出来一个漂亮的,大家都激动的拍手叫好。
男孩子们就更胆大调皮一点,记得有一个冲天猴没有飞上天,突然拐下来在人堆里东飞西窜,嗖的一下钻到我堂弟的棉衣里边,结果把新衣服给烧个黑洞。吓得小孩子们叽哇叽哇乱叫,不过还好有惊无险。
现在长大了,再也没有这个心思了,又嫌脏又嫌吵闹。再说现在为了安全起见,到处都是禁止燃放鞭炮烟花,也少了很多热闹的气氛。
火树银花不夜天。最美妙的就是晚上去公园里看花灯了。各地大型花灯春节前就开始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造型。远远望去,湖光水色,星光闪烁。彩车彩船,仿真动物,八仙过海,戏曲人物,流光溢彩,耀眼夺目,五彩缤纷。“灯火满市井”,场景蔚为壮观。
每年学校单位里还会举行猜灯谜活动,那也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有时候是在一盏盏转动的花灯里面,有时候就地取材,直接拉起几根绳子,上面挂着一张张谜语纸条。大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猜中了就去掉一张,还可以兑换一些小礼品呢。
每年最激动人心的就是闹元宵了。正月十五闹元宵,锣鼓喧天真热闹。各地各村各单位,都要组织踩街活动。耍龙灯舞狮子放鞭炮,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拖家带口,都赶趟儿似的涌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盛况空前。每个人心里都乐陶陶,喜笑颜开欣赏着欢快热闹的表演,在喜庆吉祥的气氛中憧憬着新年的幸福生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天出门赏灯,这也为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传情达意的好机会
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团团圆圆,圆圆满满。良辰美景,花好月圆。春光已至,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