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王评# 2023年12月26日
❶精细化结合人性化将更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做好春运工作,精细化服务保障群众出行。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休息。引导公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错峰避峰出行。
【独王评】
精细化管理,是“雇佣一双手”的思维逻辑,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精益求精。
人性化,是“雇佣整个人”的思维范式,知识化、创造性开展工作。如此一看,僵化“7”思维,靠头靠尾、连续工作七八天方式不太招人喜欢。该是传统节日或国家法定假日就节日假日,该放假就放假,别让节日放假变成官僚习气的训练场,为了放而放,要为了人的工作与休息时间符合人体力学而进行思考,什么消费、循环那是平平常常之实。
昨天在开往春天的地铁里,我突发想法:可以弄个农历手撕台历?现在的挂历、日历都是以公元纪年,用农历稍微有没有点个性?农历为主、公历为辅,有多大可操作?如何操作?
❷真的还是假的
12月24日,石家庄发布消息,25日起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同时发布对工业企业、机动车出行限号等系列管控措施等。有石家庄市民在社交平台表示,石家庄天气晴朗,没有感受到雾霾等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
对此,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是工作人员根据大气污染六项因子监测而得出的结果,市民所提到的雾霾天气只是一种气象条件不好的情况,实际上,监测空气污染的六项因子是肉眼难以分辨的。所以即便市民觉得现在没有雾霾,但不代表空气的污染程度不高。
【独王评】
感受到幸福和真实的幸福,是不一样的?
感知到雾霾和切实的雾霾,是不一样的吗?
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正,莫要用一个接一个的谎言来掩盖最初的错误,越来就越说不清了。公布人的感知状况,和测量的真实数据,仪器出故障的不算。
雾、霾和雾霾,我的过敏严重的鼻子还是分得清的。在安徽石塘郢的田埂上,涵养田地的稻茬子,冉冉升起的红日,刺破雾蒙蒙的冷冬,我的鼻子做好保暖是不流清鼻涕的。在山东毕家洼的河边,焦黄的长叶挂在柳枝,远处朦朦胧胧的一个比一个比高的愤起楼台,缓缓升腾的灰日,霾重,戴上口罩还是抵不住滴滴答答的龙戏水。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目千里,你来个红色预警,还用人体无法识别来吓唬人,就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境了。
是不是气象工作严重好,得弄个红色贴个小红花来显现工作成绩呢?拭目以待,看看有没有后续。
❸大学关门并不遥远了,已经有所征兆
少子化问题加重、首都和地方教育差距拉大让韩国地方大学面临困境。据韩国《东亚日报》25日报道,近年来,江原观光大学因生源不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最终在今年发布正式通知,2024年不再招收学生,这意味着该大学处于关门进行时。该报感叹称,在韩国学龄人口减少的危机中,连大学也不能置身事外。
“有预测称,到2046年,韩国一半以上的大学将消失。”《东亚日报》称,据首尔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和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021年的《人口变动和未来展望》报告书,预计到2042年至2046年,韩国国内大学数量将降为190所,仅为2021年(385所)的49.4%。
《东亚日报》报道称,随着学生人数急剧减少,部分地方国立大学为了鼓励入学,设立不需要高考分数就可以直接就读的学科。然而,这对本地区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即便有新生进入地方大学,其中半数也有考入首尔大学的想法。
外国留学生也更加青睐韩国首都圈的大学。韩国《亚洲经济》19日报道称,一项调查显示,韩国釜山、蔚山、庆南地区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仅为首都地区的1/5。
【独王评】
2023年,中国小学爆棚、幼儿园爆冷。
2035年,中国大学最后的疯狂。
2036年,中国大学进入冰冻期。大学招生漫漫冬日来临,考验大学软实力时刻来临,早做转型,早加管理和“未来领导力培养(DLE)”越活越好。
2023年的985几百到几千人的不报到,三本院校和专科院校的成千上万的人不入学流失,将会愈演愈烈,越来越严重。
满则溢,洼则盈。
我与德鲁克老先生在齐鲁大地毕家洼等你来请,为大学和企业茁壮成长做一份笃定贡献,为打下坚实的基础好游刃有余低增长或负增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