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诗诗在这里祝大家饺子节快乐!
第二天,介绍这本俄国作家格拉宁写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讲的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先生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
与其说是奇特的一生,当不如说是枯燥乏味的一生,那么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呢?因为我自己现在也在沿用柳比歇夫先生的时间管理法将近三个月,并且从中受益。
起初完全是好奇而已,也从未有过记录时间的概念,为了真正体会到做法的妙用,我决定自己试一试。
这是我的行事风格,任何不确定的事情一定要上手试一试,自己没做过的事情,绝不好意思去指导别人,更不敢充当人生导师。
在这里我要略微吐槽一下:有一段时间我比较迷恋罗振宇,相信有很多人现在依然是他的忠实粉丝。当时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喝一碗老罗的鸡汤,老罗推荐的书也偶尔会买。有一次他推荐了一本叫《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的书,主要讲的是保守的股票投资。我由于一直在炒股,所以果断买了一本。
谁知我书还没看完,老罗就在某一天的60秒鸡汤里说,他自己从来不炒股。
不炒股你谈尼玛的股票啊!还谈的跟专家一样。(现在我知道,其实股市专家好多都不炒股。)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听过罗振宇。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聊聊时间管理的事情。
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做了500多天的健身记录并且受益匪浅,这得益于《囚徒健身》这本书,后期我也会介绍这本书。(如果你对这本书很感兴趣,那就留言告诉我,我明天就写它。)
当开始的枯燥乏味过后,我渐渐体会到了记录法的妙用,这种看上去浪费时间的记录方式反而变成了我用来提高自己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法宝。
文中有一段作者与柳比歇夫先生的小故事: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作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一小时三十五分”、“一小时五十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作者感慨到: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 它们仿佛是路标,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我看过一些人物自传,在自传当中,很多作者都表示,自己已经很难回忆起一些往事了,即使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无法记住详细的地点和日期了。如果他们都可以运用柳比歇夫的办法,想来要为自己的自传增色不少。
ps: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学生朋友,与其在没财可理的时候去看那些所谓能通向财富自由之路的书,不如在自己有时间可管理的时候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也许,这才是最快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