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看到一个哈佛一年级新生极度自律的视频,这个外国小哥哥每天从起床到睡觉都有完整的规划,还给自己设定了几个小目标。关键是睡觉那一栏居然是22:00!想到凌晨一点还不睡觉的自己,不由得甩下一声叹息,这大概是优秀的人与普通人的差别,连睡眠都这么放任自我,更别提其他规定的每日小目标了。
放眼朋友圈,其实经常能在隔天起床的时候,刷到六七个小时前的消息。这些凌晨还不睡觉的夜猫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来一波夜宵图,或是煞有介事地发几句莫名感伤的话。夹在晨跑者元气满满的动态中,显得那么突兀却已是常态。这些凌晨里的独行者有时会聚成一群人的狂欢,有时则是一人思绪在深夜的踽踽独行,或是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因素,熬夜就是一种习惯,罢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坏习惯,熬夜熬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与健康。我们却始终像一群熬夜的包庇者、拥护者,在明知危害的情况下却愈是趋之若鹜。
2
即将大四的小古姐说,“每次都舍不得早睡,感觉一天就这么没了,自己却还有好多事没做。”相同的感觉在假期来临变得尤为强烈,临近睡觉的时候,一想到今天碌碌无为的自己,便宁愿推迟睡觉时间来做一些安慰自己的事,说一些宽慰自己的话,“我明天早起就是了”,“要不我还是看会书吧”。于是,拿起枕边书翻一翻,夜就这样慢慢地熬出来了……
另一个刚出来工作的小姐姐说,“没办法不熬夜啊,每天加班到十点多,坐最晚的一班地铁回家,洗漱完十二点总还舍不得睡觉,好像得刷一刷手机,看看视频来放松一下,毕竟我一天工作这么累。”
边上学边跟同学一起创业的阿田说,“白天一边上学一边忙着经营小店真的很累,感觉只有深夜,当周围只剩昏昏沉沉的呼吸声,才是开始做我自己事的时间。”深夜给她营造了一个人的独处和思考时间,舍不得睡觉,因为一觉醒来,又要重新装上发条,学校店铺两头跑。
……
我们这群年轻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把熬夜当成理所应当。太闲会熬夜,太忙也会熬夜。
我们就像深夜里一根根摇荡的水草,在四周都是黑漆漆的沼泥,妄想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清水,独自摇曳着……
3
其实你说年轻人真就喜欢熬夜吗?与其说喜欢,不如说接受。在各种因素交织之下,物理与心理上便渐渐接受了熬夜。计划好的事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熬夜就变成了时间的假象延长;白天学习工作的繁忙疲惫了身心,熬夜就变成深夜里的短暂宁静。或许只能说,熬夜是一种接受并习惯的现象,却不能叫之为喜好。
可是,习惯既然可以养成,也可以戒除。各种不熬夜21天打卡活动不在少数,然而,纵使坚持得了这短暂的几十天,最终真正不熬夜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像即将升大四的小古姐说的,“我也不想要熬夜,做个养生的90后多好,可偏偏深夜是我焦虑感最深的时候,我一定得找点事干!”
感觉小古说出了包括我在内很多年轻人的心声,明明知道熬夜是个坏习惯,可晚睡确实是缓解自己焦虑的唯一办法。“自己还有几个目标没达成呢,一天就这样溜走了,真不甘心。”结果,我们就这样,日渐被迫接受熬夜。
4
想要通过熬夜来弥补一天的不足,但实际时间却并没有变长。晚睡自然就晚起,白天的时间变得局促,夜晚的自己就变得不安。然后又是新一轮的熬夜恶循环,结果发现自己一直陷在这个圈子里走不出来,肩上的焦虑感越来越沉重。
无论是夜深人初静带来内心的安宁,还是午夜华灯带来的迷醉与狂欢。其实都是白天,我们在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之下,缓解压力与焦虑的一阵快感。戒除熬夜的坏习惯越不坚定,我们愈是被焦虑包围着。
我们一直很欣羡那些早起晨跑,晚间不超过12点睡觉的人。就像哈佛小哥哥引起关注一样,除了极度自律之外,关键是人家做到了我们小学时期才有的作息。早起把事情都完成了,夜深了,就没有所谓的焦虑,更多的是对迎接新一天到来抱有希望。
其实,现代年轻人熬夜已经成了一种通病,我们也不是杜绝夜生活,而是更加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真理。深夜是独处的好时机,清晨如何不可?露水丰盈,阳光微照,细风轻抚,早早地吃完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在四周清静得只剩鸟语啁啾,我们的思想其实更易开花。华灯初上,星光闪烁,黑漆漆的夜晚,希望更多有沉睡的人儿感受夜的温馨。新的一天里,清晨自会洗去你我的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