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在智能手机时代有了新的注解。昨天下午,我跟着手机里的师傅学做月饼,真切体会到了"手机在手,啥师傅都有"的便利。
网购的五仁馅料只要二十多块钱,加上自家蜂蜜和苏打水(教程需要的碱水没有,百度告诉我苏打水可以代替),再拌入炒熟的糯米粉,馅料就准备好了。简简单单的几样材料拌出来的馅料,并不像教程里那样紧实,按出来的馅球松散,急得我赶紧又去百度求助。原来需要加冬瓜蓉!于是又跟着新教程制做了冬瓜蓉。冬瓜蓉简单,拔丝,挤出水分后,锅里炕干水分,加油加蜂蜜,变成黏黏一团。可加了冬瓜蓉后,馅球虽然能捏紧实不松,但是很湿软,只好再次调整,用熟糯米粉补救。几经折腾,总算调出软硬适中的馅料。
包馅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教程上说用虎口慢慢团成球,实际操作时不是这里破就是那里裂,薄厚不均的面皮像补丁一样贴来贴去。放进模具的月饼蠢笨难看,改做小一点的又没劲道,一包就破。后来我灵机一动,改用先在模具里铺面皮,放馅料,再盖面皮的方法,反复按压模具,终于做出完整漂亮的月饼。
烤制时也状况百出。标准是15-20分钟,但要根据温度、月饼大小调整。烤熟的月饼粘在烤盘上,用小铲子铲起来就残缺不全,垫上烘焙纸才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将做好的月饼带回老家,公婆赞不绝口,让孩子分享给邻居李奶奶和四奶奶也得到夸赞。
回到家,我又把剩下的面皮全部做成五仁月饼。放久了的面饼僵硬难塑形,又求助百度,告诉我需要加热回软,果然又变得软黏可口。经过这一番折腾,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真是"熟能生巧"。
这次做月饼的经历让我明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既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也有"手机在手,啥师傅都有"的便利。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心态,像对待月饼馅料一样,不断调整配方,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