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的代码输出多少?修改代码让 fnArr[i]() 输出 i。使用 两种以上的方法
var fnArr = [];
for (var i = 0; i < 10; i ++) {
fnArr[i] = function(){
return i; // 后面调用函数去执行的时候,这里的 i 实际上已经是全局的i,已经经过了10次循环
};
}
console.log( fnArr[3]() ); //输出10
方法1:声明个函数,创建新的作用域并立即执行,从而每次给数组fnArr赋不同的函数
var fnArr = []
for (var i = 0; i < 10; i ++) {
!function(i){ // 这里的 i 只是形参,可以是任何其他名字,函数内部使用相同名字即可
fnArr[i] = function(){
return i // 后面调用函数去执行的时候,这里的 i 实际上已经是全局的i,已经经过了10次循环
}
}(i) // 每一次循环,都会执行函数,传入的不同的 i
}
console.log( fnArr[3]() ); //输出10
方法2:
//方法2 使用自动执行函数,返回的是原来的函数,但自动执行函数每一次循环时传入的 i 都不一样
var fnArr = [];
for (var i = 0; i < 10; i ++) {
fnArr[i] = function(i){
return function(){
return i; //所以这里的i,在循环时传入的是什么值,五百年后调用出来还是什么值,不会自增
}
}(i)
}
console.log( fnArr[3]() );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造成问题的原因就是闭包,函数内访问了外部的变量,而外部变量的值在函数执行的时候早已尘埃落地。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使用立即执行函数:在循环的时候,就做点手脚,通过再‘包’一层函数,隔断闭包,构建新的函数作用域,并立即执行,把每次自增的 i 都挨个传入函数的局部作用域内,赋给新的变量。
这样最后调用函数的时候,能看似得到fnArr[i]() 输出 i , 但实际上这里输出的 i 早已经不是当年的 i ,当年的 i 循环完了就已经变成10了,不信的话, console.log(i) 便知。
方法3:
var fnArr = [];
for (let i = 0; i < 10; i ++) {
fnArr[i] = function(){
return i;
};
}
console.log( fnArr[3]() ); //输出 3
只修改一个地方,把for循环中的var i 换成 let i 构成块级变量,从而在一开始,就避免了i 是全局变量所带来的问题——return i 这里的 i 每次调用时,都指向循环结束后的 i ,也就是 10 。
let 使得 for每次循环,其块内都会生成一个块级作用域,所以4个事件处理函数,也就是console.log(i) 就绑定指向了不同的 i 。
2: 封装一个汽车对象,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汽车状态
var Car = (function(){
var speed = 0;
function setSpeed(s){
speed = s
}
...
return {
setSpeed: setSpeed,
...
}
})()
Car.setSpeed(30);
Car.getSpeed(); //30
Car.accelerate();
Car.getSpeed(); //40;
Car.decelerate();
Car.decelerate();
Car.getSpeed(); //20
Car.getStatus(); // 'running';
Car.decelerate();
Car.decelerate();
Car.getStatus(); //'stop';
//Car.speed; //error
做法如下:
var Car = (function(){
var speed = 0;
function setSpeed(s){
speed = s
}
function getSpeed(){
return speed
}
function accelerate(){
speed += 10
}
function decelerate(){
if(speed !== 0){
speed -= 10
}
}
function getStatus(){
return (speed === 0)?'stop':'running'
}
return {
// 返回对象的属性是方法(如果一个属性的值为函数,通常把这个属性称为“方法”)
setSpeed: setSpeed, // 这里属性名和值不一定要一样,也可以把上面的方法函数匿名写在这里
getSpeed: getSpeed,
accelerate: accelerate,
decelerate: decelerate,
getStatus: getStatus
}
})() //Car立即执行后返回的是对象,对象里存的方法
//对象.方法()
Car.setSpeed(30);
Car.getSpeed(); //30
Car.accelerate();
Car.getSpeed(); //40;
Car.decelerate();
Car.decelerate();
Car.getSpeed(); //20
Car.getStatus(); // 'running';
Car.decelerate();
Car.decelerate();
Car.getStatus(); //'stop';
//Car.speed; //error 这样是get不到speed的,speed是被封装在函数里的变量,只能用提供的方法间接访问
题目3:下面这段代码输出结果是? 为什么?
var a = 1;
setTimeout(function(){
a = 2;
console.log(a);
}, 0);
var a ;
console.log(a);
a = 3;
console.log(a);
// 分别输出 1 3 2
因为定时器会被异步执行,0代表 立刻进入任务队列中,但是具体执行,要先看主进程是否执行完毕,再看任务队列前面是否还有其他任务。 所以 0 只是代表尽可能快地的被执行
4:下面这段代码输出结果是? 为什么?
var flag = true;
setTimeout(function(){
flag = false;
},0)
while(flag){}
console.log(flag);
注定没结果。 无限死循环,CPU瞬间100%峰值。
因为定时器永远不会被执行,会被放入任务队列中,先去执行的是while,flag 永远都是true, 后面的console.log(flag)也不会输出
5: 下面这段代码输出?如何输出delayer: 0, delayer:1...(使用闭包来实现)
for(var i=0;i<5;i++){
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delayer:' + i );
}, 0);
console.log(i);
}
输出 0 1 2 3 4 delayer: 5 delayer: 5 delayer: 5 delayer: 5 delayer: 5
做法参考第一题:
for(var i=0;i<5;i++){
//每次循环,分别传入 0 1 2 3 4
setTimeout(function(i){
//这里的参数 i 作用域只在当前函数,不再是之前的i,参数传进来的时候,相当于内部的 i 分别赋值
return function(){
console.log('delayer:' + i );
}
}(i), 0);
console.log(i);
}
6: 如何获取元素的真实宽高
第一种情况就是宽高都写在样式表里:
就比如#div1{width:120px;}。这种情况通过#div1.style.width拿不到宽度,而通过#div1.offsetWidth或者#div1.clientWidth才可以获取到宽度(前者包含padding、border和滚动条,后者包含padding不包含border和滚动条)。
或者使用 getComputedStyle($('div')).width (这里的宽度,如果没设置盒模型,那么就是content宽度,如果有box-sizing: border-box; 那么width就包含padding和border),在低版本IE中对应的实现方法是:element.currentStyle
第二种情况就是宽和高是写在行内中:
比如style="width:120px;",这中情况通过上述3个方法都能拿到宽度。
注意如果不是写在行内style中的属性都不能通过id.style.atrr来获取。
7: URL 如何编码解码?为什么要编码?
JavaScript提供四个URL的编码/解码方法:
decodeURI()
decodeURIComponent()
encodeURI()
encodeURIComponent()
区别:
- encodeURI方法不会对下列字符编码:
- ASCII字母
- 数字
- ~!@#$&*()=:/,;?+'
- encodeURIComponent方法不会对下列字符编码:
- ASCII字母
- 数字
- ~!*()'
所以encodeURIComponent比encodeURI编码的范围更大。
encodeURI和encodeURIComponent的区别在于前者被设计来用于对完整URL进行URL Encode,于是URL中的功能字符,比如&, ?, /, =等等这些并不会被转义;而后者被设计来对一个URL中的值进行转义,会把这些功能字符也进行转义。应用场景最常见的一个是手工拼URL的时候,对每对KV(键值)用encodeURIComponent进行转义。
一个直观的例子,你随便找个URL,用encodeUR转换一下,然后paste到浏览器地址栏,回车发现依然可以访问,而用encodeURIComponent转换后,则会被浏览器认为你是要搜索。
为什么需要编码呢?
之所以要进行编码,是因为URL中有些字符会引起歧义,比如URL中的参数字符串,如果包含了=或者&,就会造成服务器解析错误,因此要进行转义,也就是编码。
再比如 URL格式采用的ASCII码,而不是Unicode,如果URL中有非ASCII字符,比如汉字,不转码也会出现问题。
当然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你所看到的中文,实际上传输时经过了转换,只是浏览器用了UTF-8的字符集展示给你,或者在当前页面F12打开控制台输入 location.href 看一下当前URL,就是经过编码后的。
8: 补全如下函数,判断用户的浏览器类型
function isAndroid(){
}
funcnction isIphone(){
}
function isIpad(){
}
function isIOS(){
}
主要的思路就是 navigator.userAgent 方法的使用:
function isAndroid()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Android') > -1){ //如果匹配到就返回index索引值,否则返回 -1
return '这是Android浏览器'
}
}
function isIphone(){
if(/iPhone/.test(navigator.userAgent)){ //使用正则 reg.test(str) ,如果匹配就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return '这是Iphone浏览器'
}
}
function isIpad(){
if(/iPad/.test(navigator.userAgent)){
return '这是Ipad浏览器'
}
}
function isIOS(){
if(/iPhone|iPad/.test(navigator.userAgent)){
return '这是IOS浏览器'
}
}
// 可以使用chrome 的device 设备模拟,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