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捧读张水鱼老师的《巧解读:语文有意思》,依然爱不释手。
去年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丁卫军老师对这本书的推介,作者和书名就装在我心里了。水鱼,这名字让人过目难忘,不由得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空灵、自由、快乐的意境。游弋在语文教学和教育编辑之间的水鱼老师,对文字的感悟自然敏锐独特,对文本的解读自然别有一番灵动别致。这样想着,越发渴望读一读这本书了。机缘巧合,从教研室常老师那里得了这本书,便装在包里,稍有闲暇就时时翻阅。丁卫军老师说:“我坚定的认为此书足可以成为一线教师解读文本、教学选点的案头书”,深以为然。这些天,因为教研的需要,我又把书随身携带,从中汲取智慧寻求创意。
这本书为语文老师解读课文提供了切实可学的范例。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课文面前常常失语。这一方面缘于对教参、教辅的惯性依赖,丧失了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拙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也曾读过几本教育名家关于文本解读的专著,无不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贯通中西古今、融汇文史哲美,读来深感博大精邃。同时,对“文本解读”四个字,产生莫名的敬畏:像我等学识浅薄、阅读狭窄、终日与天真清纯的孩子为伍的小老师,能有什么解读呢?还是看看教参上怎么说吧。读水鱼老师的《巧解读:语文有意思》这本书,彻底改善了我的“文本解读恐惧症”。你看,文本解读无需故作高深,水鱼老师的每一篇文字都不深奥艰涩,也不引经据典。只缘着语言的藤蔓,揭开形式的纱衣,把写法当作桥梁,贴近作者的心灵世界,写下学生的疑问、课堂的生成和自己的思考。这样去解读,把经典名篇的精美花瓣一朵朵绽放在笔端,重点课文的缕缕芬芳便弥漫心间。
水鱼老师这本书从四个角度解读经典课文:语言的深景,有意味的形式,写作有法可依,贴近文本作者,读出自己的味道,学贵有疑。这也为老师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可以解读精准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解读精巧的篇章结构;可以解读写法妙处,也可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可以在经典中读出自己的体悟,也可以带着怀疑的眼光读出自己的思考。《“骂”出来的精彩》一文,水鱼老师深抠一“骂”字,以“骂”字立骨解读《范进中举》。“骂”中见纷纭的清代世相、“骂”中显鲜明的人物形象、“骂”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骂”可领略独特构思,聚焦一点,深入文字中前后勾连,把这篇经典课文的精髓之处展露无遗。这是启示我们:解读文章,取点要小,以小见大。《挠在文字的痒处》一文,水鱼老师把《松鼠》中的形容词、动词和修饰性词语、短语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说明文的准确性生动性趣味性就呈现得一目了然了。这告诉我们:解读文章,可用整合同类信息的方法发现奥妙。《还原诗的美丽》是对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的解读,水鱼老师从“在一个点上品味”“在一条线上游走”“在一个面上荡漾”三个角度做了品读,《天净沙·秋思》的解读也有这样路径:三幅画面、二字标题、一个断肠人。这给解读诗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看字(词)、看联、看背景、情致与诗句的立体空间。很多时候,课堂上的突发问题常常是我们深入解读文本的契机。水鱼老师的《欧阳修是一个自恋的人吗》就是这样产生的。而《质疑大泽乡起义“口号”》则是对课后练习题的审视和思考。这启迪我们:解读文章,要有思辨的意识和能力。
这样的解读文字,读起来口齿生香。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生硬的论说,就像邻家姐姐和声轻语、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这正是大多数语文老师喜欢而且擅长的语体风格。如此看来,我们也可以这样,抓住一点,深挖细磨,从教学迈向教研。
这本书为语文老师提供了教学设计和课堂展开的创意角度。《巧解读:语文有意思》所选课文都是经典篇目,是老师们常常要面对的重点文章。水鱼老师的文字就是对这些文章的精美赏析,我们可以据此设计组织精致的课堂实践活动。余映潮老师对此方面的作用做了中肯的评价,他说,《“骂”出来的精彩》对《范进中举》中胡屠户“骂”的内容分析,就是一节文学欣赏课的好话题:欣赏“骂”之描写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余老师上公开课《陋室铭》时,就曾以水鱼老师《刘禹锡的自由王国》中“这里是一个‘有’的世界”“这里是一个‘无’的世界”为示例,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展开深入的探究和品析。
在这方面,我也受益匪浅。《以儿童的名义》这一篇文章,解读了儿童视角对理解小说主旨的作用。我受此启发,曾做过《“我”见众生》的群文阅读教学示范课,课例发表在《中语参》上。《对举:将<岳阳楼记>引向精彩》让我对“对举”有了深入的认知,“滕子京与岳阳楼对举”“萧瑟之景与蓬勃之景对举”“洞庭之景与览物之情对举”“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对举”,多重对举将所叙之事、所观之景、所感之情、所议之理融为一体。这一解读也激发了我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课的设计。《相同的田园 不同的诗味》这一篇对《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的整合比较,也给我的整合阅读研究很多启发。
书中的很多解读文字,新颖巧妙,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精美环节。比如《你写我读:别有意味的景语》一文,水鱼老师解读《与朱元思书》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叙说:“写信人用这百余字篇幅的景物描写能告诉收件人什么信息呢?”,然后从第一段中提取信息:开阔的视野、舒展的心情,这是借景物描写表达彼时的生存状态;第二段写水,三个句子都是惊叹,人的心灵也变得像水一样透明而澄澈了,所以作者急于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用典型景象造势打动对方;第三段写山,写出山的意气风发和大自然的和谐。这是由景入理启示对方。你看,这些解读不就是很好的课堂主问题和教学板块吗?再比如,《在对比中求真义—解读<送东阳马生序>》中,水鱼老师拎出文章中的对比和照应,细拈深酌,文章的要旨就凸显出来了:第一层对比贯穿全文,以首句的“余幼时”“今诸生”为标志词;第二层以主观之勤与客观之艰形成对比,第三层是求学阶段开始时的状况和后来阶段性成果的对比。这样的解读让人豁然开朗,以此做教学设计一定会有美好的境界。
语文是一片广袤的原野,那些经典篇目是原野中色泽鲜艳光彩夺目的花儿,而水鱼老师的精巧解读,让经典的芬芳和清香越发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