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机智的机会,但有些教师是为了表现机智而机智,他们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情感的陶冶.他们只是觉得运用教学机智会使课堂变得精彩,而没有考虑到自己使用的教学机智是不是适用于这堂课,是不是适用于这些学生,从而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是在顾弄玄虚,是在使用小伎俩,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教学机智的运用追求的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的应该是“大雪无痕”、“点石成金”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机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学机智的运用应充分为学生服务,全面关注学生
范梅南说过:“教育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正是因为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指向于学生的关注,使教师进入一种专业状态,从而发展着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教学机智.新课程标准着力于对人的关注,只有关注学生,才会有教学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用心去打造学生心灵的世界,这样才能使教学机智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机智是装不来的,虚伪的机智只能算作狡猾.
(二)在必要时运用教学机智,切忌滥用
教学机智的巧妙运用会使课堂精彩异常,但是不合时宜地运用教学机智却只能弄巧成拙.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使用教学机智来处理课堂上所发生的意外,他们以为这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实际上,他们错了,教师的心血来潮不是教育机智,行动必与当时当地的情境相契合.《学记》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愤而启,因悱才发,这才是教学机智.如果教师一味滥用教学机智,用得多了,教学机智也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或许还会有碍于课堂良好效果的获得.
(三)切忌给教学机智套上模式,应灵活运用
教学机智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机智来解决突发情况,有好多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喜欢给教学机智安上一种模式,准备每次照搬来解决课堂中的突然情况,这种机械地使用教学机智是大错特错的.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切忌给教学机智套上固定的模式,而应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在瞬间作出果决的判断和机敏的反应,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注重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
教学机智不是信手拈来的,它是在许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等.教学机智不是临机一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把教学机智与所谓临机一动扯在一起是荒谬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培养良好的敏捷的应变能力,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主动权.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去感悟新理念,落实新理念,就一定能品味到新理念指导教学所带来的甘甜.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刻苦磨砺,恰当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机智,在教学、科研领域中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