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道路‘一慢自然宽’”原本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但写到后面我觉得不足以表达我想说的。我想表达这个意思,但又不仅于此。感谢这个自媒体时代,我可以记录下自己意识移动的痕迹。
这句话是在孩子身上看懂的。
“五一”假期回家看望父母,父母住在山顶上,上下都是弯弯折折的山路,每当会车,我爸就会说,这路是一慢自然宽。
假期结束后,孩子们正常上学,阿姨还没有回来,叫早、早餐等就由我负责。
先说一下通常的节奏,妹妹的到校时间是7点45,哥哥是7点50,从家里出发走到学校10分钟。一般7点起床,7点半出发。以往7点叫醒,半个小时的时间感觉是略紧的,一环扣一环,不敢耽误。也一直在让他们多睡会儿和动作快点儿之间博弈,然后波及晚上早点睡。
可能是最近我又打理出了一片意识空间,那天开始节奏和以往不同。我6点50起床,直奔厨房,一番操作准备之后,时间还是一样,7点去叫醒。
我发现我一点都不着急,坐在他们床边,轻轻叫醒,看着他们依然不动或是伸个懒腰,观察他们,然后摸摸他们的脸,或者亲一下,然后他们伸手抱我,醒来。这还是分别进行的,他们在两个房间。这些举动我以前没有过,也不是刻意学习的方法。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空气里也特别宁静,仿佛时间流逝得很慢,就容我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那种柔软和爱的感觉轻轻地流动着,连阳光也很温柔,跟着我的目光扫过他们的眼帘、睫毛,自然微翘的嘴唇,肉嘟嘟的脸,还有自由选择方向的头发。一睁眼,他们看见我的微笑。
当时我都觉得奇怪,我都不知道哪里来的时间,我居然还有时间微笑,而我根本忘了看钟。
然后他们各自起身换衣服、洗漱,我继续回到厨房准备早餐。他们到餐厅的时候,差不多正好。然后我们讨论早餐,讨论天气。妹妹边吃饭我边给她梳头,哥哥照旧边吃边发呆。同样是7点半,吃完出发,愉快而从容。
他们走后,我感受着这新出现的节奏和场景,好生奇怪,同样是半个小时怎么就那么不一样呢,怎么来的呢?我回想起了2年前的惯常的早上。
那个时候,我们换到新的学校,特别害怕跟不上节奏,害怕迟到扣分,哥哥又从来都是慢悠悠,感觉是不催不行。我妈还在帮我带孩子,我们俩分工行事,从叫早开始就是大声、催促,又哄又催。穿衣服动作快点,别发呆,快去刷牙洗脸,赶紧吃饭,这些词就像早上念的经,天天念,还是紧箍咒。念得轻点,孩子不搭理,念重点他嫌烦,再念重点,他就难受得打滚、发脾气,早上都是打仗般的节奏,时不时的鸡飞狗跳,还觉得电视里一家人温馨从容地吃早餐都是骗人的吧。
同样都是半小时,怎么就这么不一样呢?
我有两个角度的体会,一个,从感觉——行为。首先是我们大人紧张、焦虑,我们自己认为时间很紧,来自于自己内心焦虑而产生的紧迫感,然后我们就制造了与内心相一致的紧张的氛围,同时做出了紧张、压迫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各种催、紧张的提醒和不耐烦。
孩子从醒来开始,就处在这种紧张的氛围和节奏里,他没有自己的节奏,被紧张驱赶着动,并且处处都是情绪电磁波。他是难受的,因此他自然呈现出抗拒,用磨蹭、被动、拖延来抗拒。有的再加上没睡够或者别的情绪,还表现为睡醒气一并发出来,大家还要处理情绪。
时间消耗在抗拒、拖延和拉锯上了。
另一个角度,关于时间。我们知道时间是用眼睛来看,来判断的,日升月落,呈现在钟表上我们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时间的感受是主观的,我们安排事情做事,对于时间的用法来自于每个人内心对时间的感觉,就好比同一个航班,同样的起飞时间和到机场的距离,提前三个小时出发,有人觉得时间少,有人觉得时间正好,有人觉得时间够,有人觉得时间不够,无论指针在什么位置,对自己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认定的那部分,人是根据自己的认定在给出行为,时间其实是一种主观的存在。
我们大多数时候大部分的意识空间被占据了,被心里的恐惧、焦虑、无助等等情绪占据,在此情况下,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就不同了,有白驹过隙,有度日如年。时间存在于我们的心理空间。
反之,当意识阻碍越来越被清理,恐惧、焦虑也清除得越来越多,对事物的认定就发生了改变,担心的问题也不存在意识范围里,急迫的事不再存在,不需要快,不需要马上、立刻,时间线也就相应做出了改变。当意识维度提升,时间就变成了另一回事。
回到那个慢下来的早晨,那个时间段,心里没有挂碍,没有焦虑和担心,大脑没有给我推送可怕的让我紧张的“后果”,没有推送必须要去处理的十件事,当下就只有这一个人,这一件事,可以慢慢来,这就是“一慢自然宽”。
当时间段拉长,这个“一慢自然宽”贯穿一天,一月,一年,一生,我们生命的道路就变得宽敞,畅通无阻,从容流畅,行至最终就剩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那一件事。
所以,从来都不是时间在局限我们,是我们意识受限后,局限于时间。
关于生活和生命,当清理了恐惧、焦虑,消融了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的信念,就迎来了不被裹挟、驱赶,而是自在运行,自由生活的生命状态。
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清除内心阻力,消融大脑的负面信念而已。
注:对于时间、维度的理解为个人理解,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