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河南郑州一高校拍的口罩版毕业照刷爆网络。
大家都在这份特殊的毕业照中找回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
而我看到的却是对未来的迷茫,因为我就是照片中的那一批人,「幸运的」2020届毕业生。
还记得去年考试周结束后,室友说:“明年就要毕业了,这次回家之前哥几个不要好好搓一顿?”我说:“还早着呢,不是还有一年嘛,到时候吃散伙饭你别哭鼻子就行。”
谁能想到,最后一个寒假横跨了整个毕业季。
因为我们大三的时候就拍了毕业照,寝室内的物品也由班级代表统一寄回家。所以就这样,我们毕业了。
没有毕业典礼,也没有散伙饭,有的只是一本精装后的毕业相册。
02
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而我现在才有了感同身受的这一天。
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
874万人,什么概念?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陪伴我十几年的“学生”标签已经没有了,下一个将要面对的是“社会”,而我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没有准备好......
还没和社会见面,找工作就给我上了失败和挫折的第一课。
不论是根本连简历都通过不了,还是面试后hr的一句“我认为你不适合这个岗位”都狠狠地打击着我的自信心。
那段时间,我变得异常焦虑。
我常常会想,
找不到工作将来买车买房怎么办;
找到了工作晋升怎么办;
爸妈希望我25岁结婚,可我现在还是单身怎么办;
结婚后孩子的教育怎么办。
伴随而来的是失眠、狂躁抑郁等情况。
虽然备受打击,但是生活还是得继续,我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赶,不论是什么面试都去试试,自己缺什么技能就现学,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其实,现在想想当时的焦虑完全是多余的。
每个人都会迷茫,不同的是迷茫的时间段,若人到中年再感到迷茫,那就没有回头路了。
而我们也正是因为年轻输得起,所以才会在最合适的年纪感到迷茫,然后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毕业之后并不是只有所学专业这一条路,职业选择也并非一定在毕业时一蹴而就。学生时期就做足生涯规划的,就找本专业,没做好生涯规划的,从新开始,不用拘泥本专业。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你的爱好和你有做什么事的能力。
03
我们这一届人的毕业,真的很难。
然而,我们也不能只看到表面,困难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提升的机遇。
有多少人是因为这次疫情掌握了线上上课的能力呢,又有多少人因为这次疫情学会了运营自媒体呢。
透过这个困难,学会思考世界巨变对我的改变,以及如何在巨变中存活下来才是当务之急。
04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b站发布的一条名为《后浪》的演讲带火了“后浪”这一词。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其实不愿被称作“后浪”。
在这个浪潮中,我找不到我的位置。
真正的“后浪”早已身处暴风中心,凭自己能力掀起一阵阵风暴。
纵观“后浪”的成功,可以发现他们都具备这三个能力。
对世界的认知力
认知力,往往是一个人最容易忽略但最重要的底层能力。
认识自己永远比选择更重要。
比如在如今视频媒体越来越火热的当下,如果你也想要加入进去,首先你得审视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你得有九死一生的决心。
越站在风口浪尖,认知力就越充分。
提升个人认知力,需要靠的是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
对方向的决策力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决策力。
相信很多人在几年前收到过微信公众号的内测邀请,可是真正决定做下去的有几个呢。
而最近大热的视频号,很多人也视而不见,觉得只是个噱头,与自己无关。
那些抓住了机会的人,现在已经享受到了做了正确决定的甜头,而没有抓住机会的人,还在考虑下一步做什么。
可见,在重要关口面前,决策力至关重要。
对计划的执行力
对于执行力,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不如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
我们大多数人某个阶段都会订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真正实现的有多少呢?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开始-放弃,或者开始-学习-学不会-放弃这样两个阶段。
其实执行力就是去一步步实现目标的过程,要提升执行力,我们得先确定目标,然后把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给每个小目标确定一个完成时间,按时完成就给自己一个奖励。
给自己确定目标,设置目标愿景、再拆解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完成各个小目标,长此以往心无旁骛的坚持,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