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堂
每年的六月份是大学毕业生答辩离校的时节。今年的六月没有例外,又一批毕业的学生准备离校,他们即将步入新的人生旅程。临别前他们一起来我的工作室拍了合影并请我一起聚餐,席间聊到学习的问题,不经意间话题扯到了学知识与学道理的关系上。平时他们最喜欢听我讲些道理,我也很乐意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我说,既然话题扯到了这个上面,那我就好好把它们的关系给你们扯一扯。这就是写这篇文字的来由。
正好前几天一位湖南大学的老师转发了一篇《没有知识,学一堆道理有毛用!》。文章是批评多数老师只讲道理,不讲知识。原因是知识难讲而道理易讲,如此一来不但学费交了不少,而且还花去了宝贵的时间,最后学了等于没学。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留下一段文字:“知识和道理其实是分不开的,知识中间饱含道理,道理又是知识的总结。不学知识只学道理就会显得空洞而分辨不清运用道理的前提条件;而只学知识不懂道理,知识就不能得到转化和灵活运用。”这位大学老师留言,说我总结很到位。
我一个朋友,在基层工作很多年了。难得那一年机会来了,上面下来了招干的指标,但是符合条件的人有很多,自然要通过考试来提拔。有一天我去他家里玩,正好看到他的书桌上放了三本厚厚的书,很厚很厚的,比红楼梦还厚。我打开书看了一下,阅读标记打的密密麻麻。我问他:你看的这书是作什么用的?他说,是招干考试的书。我又问他:这三本书你已经看了几遍了?书从发下来到考试总共是多少时间?他回道:“从书发下来到考试只有四十天还不到,三本书我还只看了一遍,现在刚开始看第二遍,离考试不到一周了。”我想了想说:“我建议你停下来,书不要看了,剩下来的时间你就背书的目录就行了。这么厚的书,你看两遍比看一遍对考试分数不会有太大的提高,但你把目录背下来就不一样了,我估计考试的内容全部是框架问题。”后来他照着我说的做了,考试的结果他是第一名。他说:“全被你说中了。”学习知识要与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具体的问题必须具体地分析,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给学生说的第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的庞涓和齐国的孙膑一同拜鬼谷子为师学艺,孙膑为人真诚,庞涓为人狡诈,二人都是鬼谷子弟子中最优秀的学生。后来庞涓自以为学有所成,先回到魏国,夸夸其谈,一时仕途得意,封了魏国大将军。庞涓走后孙膑继续跟随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后受庞涓的邀请,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妒才,为了盗取孙膑的《孙子兵法》,使用各种手段加害孙膑。孙膑被齐人救回齐国,得齐国大将军田忌识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孙膑得到重用,被聘为军师。后来庞涓被孙膑计诱死于马陵道下。庞涓不可谓不聪明,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两点,一是失德,二是失道。失德在于为人奸诈,嫉贤妒能;失道在于学习上既不如孙膑扎实,又在事物的处理上不如孙膑细致务实,故而常常迷失了道的方向而坠入孙膑造设的假象中,庞涓败与孙膑毫不为奇。这是我给学生说的第二个故事。
有一个朋友的小孩学习成绩很不错,就是语文成绩差一点。他问我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我说,形成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而且要一下子补上来也是不可能的。补漏缺,一是需要时间,二是要靠他自己坚持。方法不难,难在坚持。就是买本新华字典带在身上,一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马上查阅;不必占用其它科目的学习时间来补语文,只要利用好空余时间或自己想办法挤出一些时间,从头到尾查阅字典,认真细致地读,分清每个字的内涵和外延,运用范围及方式。虽然这样时间要长一些,但基本功扎实,语文成绩也会稳步上升,其它功课又不会受到影响。其实每一个字所表达的意义就是道理,而它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习惯就是知识和前提;只懂得文字的意义而不知道使用的前题就会造成文字使用的混乱,导致语言表达不准确,甚至出现意思完全相反的错误。这是我给学生讲的第三个故事。
“没有知识,学一堆的道理没有毛用!”这样的观点似乎有点幼稚,难道有人传道、授业、解惑不好吗?道理从来都是需要用知识来说明的!传道的同时也是在传授知识;理解道理越深刻就越懂得运用;深刻,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功底的锤炼;知识的积累、吸取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去做,不能什么都指望老师,那样学习就完全陷入被动,是不好的。道,就是路,是河;理,就是清楚,明了。自己走过的路自己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才懂得道路的状况,前因后果和左右关联;没有走过就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道理虽然也是道理,但有可能因为失去对环境的了解而迷失道的方向,以至于置身真假莫辨的假象之中,误事误人。走错路是因为不熟路,失道是因为没有全面切实地了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