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面正事不干,折腾着用工具。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切换着用,使用着三个不同的笔记软件,Obsidian、思源和语雀。
我的脑袋里有俩小人,一个黑色小人说,“兄弟,你想走上人生巅峰吗,你想快速成长吗,你想实现自我价值吗,把这些工具融会贯通吧,你将拥有全世界最厉害的武器,你将成为全世界最厉害的人。”
一个白色小人说,“别听他瞎咧咧,典型的差生文具多,这么多工具你用的过来吗,你还不如找到一门工具深度使用下去,多去输入,多去消化,多去输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折腾软件上面。”
二者说法都没有全错。为了避免内耗,综合考虑后,把这二者折中,以“自我”而非软件为中心,以输入输出为主,工具的外观、美化等为辅,帮助自己快速有效地完成知识积累、文章输出。
在花费三天折腾Obsidian之后,折腾不动,在折腾过程中有一些使用体会,结合过去的笔记使用,分享出来,供使用笔记的朋友们参考。当然仅限个人,文科的轻度使用。使用状况是把工作材料,工作材料,学习笔记和写作等一些东西放进来。下面正文。
1.使用过程:印象笔记、OneNote、语雀、思源和Obsidian
上学时候最早用的印象笔记,还是经管学院的一个室友给我介绍的,当时看到觉得挺惊讶,他做了很多的专业笔记。而我,像是个专业混子,看完东西就忘,像是在本专业里面滥竽充数。
我不能这样,我要奋发,我也要把工具用起来。鲁迅(高尔基)曾说,“工具(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登高望远,借助笔记软件让自己成长起来。虽然这样想,其实也没深究笔记的各种用途,就是简单把看到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句子放进去,也不成体系。使用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逻辑和结构都很清晰,功能都够用。
但是不久后出现个问题。印象笔记在平台同步时有设备数量限制。在手机端、平板端和电脑端只能选择两个还是一个设备登录,无法做到全平台。
当然也可以做到全平台,但是,得加钱。还有一些广告的侵扰等,放弃。
那就迁移。了解到OneNote,这个是免费的,微软自家的产品,相当可靠。很多上学笔记都是放在里面。
OneNote分不同的版本,Windows 10自带的OneNote很简洁,也就是uwp功能不够。特意上网下载的OneNote2016,界面布局、字体、图形等都能设置,功能可以满足需求。
优点:
可以无限展开,像一块画布一样,图片、文字都可以在上面展示,位置都可以改变
符合word设计,文本修改很方便
缺点:
画布结构,内容没有框架限制。无限画布,有的时候希望能够限制在某个范围,比如A4纸大小,但是画布画面太大,不利于结构性梳理。这也有自身的问题,那个时候还没有学会结构化思维,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
同步问题。有时候很卡,有的时候有很快。在创办三四个笔记本后,同步卡顿,在平板上无法查看最新做出的笔记。要去设置里面检查同步状态,手动同步。你会看到那个进度,有时候要等个几分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