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什么是品类?为什么会说品类将决定制造业的去向?中国在最近的十几年发展速度,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全面升级,传统制造业必然受到冲击。
个性化的需求,定制风一波接一波,制造企业单一化的生产早已一去不复还,如何打造自己的产品群才是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品类”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竞争一个重要手段。在读过《品类战略》这本著作之前,我先了解了“品类”和“品类战略”的含义。
(一)
世界500强企业对品类的定义以及他们对品类的理解。
目标顾客购买某种商品的单一利益点。每个单一利益点都由物质利益和情感利益双面构成。
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组和类别,与消费者的感知有关,应基于对消费者驱动和购买行为的理解。
商品的分类,一个小分类代表了一种消费者的需求。
一组相关联的或可互相替代的商品或服务。
综合以上企业对于品类的见解,品类的意义可以归结为:贯穿于顾客对于商品从需求、到感知和服务、到最后产生印象并反馈这一系列动作中。
(二)
品类为什么这么重要,它的意义何在?
品类的意义是贯穿于即将设计的商品之前对商品的定义,到最后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并产生感受及反馈,这一整个系列的过程中。
那么对这条主线中任何一点进行改动,都有可能产生连锁效应,从而影响或改变产品品类。
实际操作就是中学时学到的控制变量法,同一个实验,改变其中可以影响主体的一项条件,那么最后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三)
创新:品类战略的核心思想,简单的说就是要想实现企业品类,就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创新精神。
下面来说品类战略,通过可查阅到的对品类战略的理解,品类战略中心思想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点。开创新品类;明确品类化要点;品类的整个发展阶段维护好自身品牌的地位。
用一句话说,就是品类战略应围绕“创新”为核心,以市场当前或未来的预计需求为导向制定计划,并可以通过稳定自身品牌地位巩固市场。
(四)
梦想离我们并不远,只是我们选择远离和逃避,努力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实例中的品类:不开创新品类只会让你的企业走向灭亡。
一谈到品类战略的问题,大家讲的最多的基本是海尔与格力,诺基亚与苹果,柯达等。
依我之见,海尔的下滑属于没有明确品类化要点;诺基亚衰败和柯达破产是为没有开创新品类。
而格力明确了品类化要点和苹果的IOS系统的新品类吸引了更多顾客。
大家都知道,品类概念和思想过去并没有系统的出现在市场上,19世纪初期和中期的市场情况由于人们还没有消费意识,没有产生对商品种类的更多需求,基本都是商家、工厂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接受什么。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从而衍生了对生活资料的各种需求。品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渐渐产生了。
(五)
说一下十多年前一直在称霸市场的柯达吧,作为胶卷巨头,柯达公司当时算是无人不知了.
相片的使用覆盖到了每一个家庭,相片的冲洗都离不开胶卷,柯达自身当然也引以为傲,并力求在感光技术领域越做越好,而柯达的资产也是直线上升。
也许柯达的领导者认为影像领域会一直停留在“胶卷时代”吧,1975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从柯达旗下的研究中心中问世,本来这可以在图像捕捉领域建立一个新的时代。
柯达的领导者却硬生生的把这项轰动整个图像捕捉和感光技术领域的发明压了下来,让影像领域的“数字时代”迟来了至少十年。
这不得不说是世界的损失,同时也令柯达自身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下坡路。
当时柯达只把重心放在了当前热门的胶卷生意,却没有意识到数字处理技术的潜力。
(六)
从柯达可以看出:很多时候不是企业能力不够,只是在面对转型时,他们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
品类战略最重要的就是发现新品类和创造新品类,柯达创造了宝贝,却又扼杀在摇篮里。
像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样,其他企业转型数码影像的时候还在夜郎自大,认为胶卷可以一直满足消费者需求,等发现自己的胶卷已经无法适应“数码时代”再去踏上别人走过的路,却由于很多因素限制,跟不上了。
可以看出:柯达公司并不缺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技术,但却缺乏创新的方向和创新的渴望。
毕竟是柯达自己引领了“胶卷时代”,向数字技术转化就意味着“否定自己”,这对于任何企业都是艰难的决定,很可惜,柯达并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读书心语
品类是产品的一个类群,是一系列产品的汇总,单一化产品的企业是不足以支撑自己生存,而品类战略则是企业在做产品决策时,所需要的勇气和开创新品的决心,甚至是对企业进行重大的转型。中国的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不定期更新,欢迎交流讨论。
版权信息:本文由「众学吧」原创,著作权归「众学吧」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