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和诗歌的恋爱时代
我始终相信诗歌的力量,他能以最含蓄或者最直白的语言在生命之间传递美,真理和力量。
来到南明之前,我对诗歌的感受是很浪漫的——虽然自己也写,七八岁开始就在考试里篡改我忘记的要默写的诗句,十一岁第一次写出来被认可的诗歌(不在意,已扔掉),再到以后时不时地涂抹,我从不刻意去读,去写,好像毫不在意他……只是高兴的时候誊写下自己阅读时看到的觉得很好的诗句。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到了南明之后,特别是拥有自己的班级之后,每一天的开始都有一篇晨诵诗歌,作为一天浪漫和美好的开始。可是我不太幸运——第一次整体接触的就是金子美玲的春夏以及比较小清新的诗歌。虽然我很内敛和敏感,可是性格属于张扬喷发型,所以,诗歌很好,我也没错,总感觉不在同一频道上。只能聚焦到晨诵流程和晨诵本质思索和助解读来上晨诵,偶尔碰到一个刺到我的,就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可是这样的日子毕竟是有限的。直到暑假期间,和一位前辈聊到诗歌解读在晨诵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出现,以及晨诵应该上成什么样才是合理的。最棒的是,今年,我遇到了我职业难得的停顿期,有了大把的时间去聆听思索。有一天,我到星空教室听了一节金子美玲诗歌的晨诵课——我竟然被触动了——兜兜转转,我们终于来到了同一频道。我接触到了诗歌背后站着敏感、美好且悲悯的灵魂。这么久以来,我一直没有强迫自己一定要去爱上哪个诗人的哪首诗歌,就像大学时我不强迫自己看我看不下去的《左传》一样。可是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和他在正确的时间相遇,因为我们都很美好。
那天,在星空教室,当那一首首诗歌流淌到我耳朵里来的时候,我知道,我和诗歌的恋爱时代来了……
可是,由诗歌到晨诵诗歌,是要有一定的加工程序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晨诵从其本质上应该是什么样呢?如何让诗歌和孩子本来就诗意的生命交接在一起,迸发出一些属于生命的难以言说的神秘。
二,和诗歌一起晒太阳
开学到现在,我并没有上很多的晨诵课。我一直尝试探索晨诵诗歌的奥秘,如何把晨诵就上成晨诵?如何以晨诵原本的方式让诗歌背后的生命的悲喜与这个教室里的活泼泼的生命发生交织和对话,让他真的成为师生生命新一天美好的开始,从中获取美,真理和力量。
第一首晨诵诗歌是王宜振的《书》
诗歌来自南明教育四上晨诵资料包
我在看到这一首诗的时候,作为那一刻和诗歌里的生命面对面交谈的生命,首先有了一个感受,我要怎么把这种感受传递孩子们呢?作为晨诵的规则,肯定是不能够把自己的理解全部讲给孩子,即便他是一节语文课,这样处理都不合理,在晨诵课,我就更应该是少说话,少讲解,把时间留给诗歌以及围绕着诗歌的一个个生命。于是我想到了一种方法,既然我能够接收到诗歌语言的信息,那么我也可以用诗歌的语言传递出来我的感受和理解或者无法言说的感动……
于是,那一天,我做了这样的处理……我在晨诵本来的规律里,以诗歌的语言加入了讲解(当然也带着一些适时的期待),让孩子来读这个以诗歌方式表达的解读,以一个诗意的生命借着诗歌工具去感受晨诵诗歌背后藏着生命……不多说,他读到了,他心里流动着什么,我就不强求,我知道,此刻是属于诗歌与生命的约会时间。
我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是否合法,但是借由这样的处理我把更多晨诵诗歌留给了诗歌,以及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谈。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同一首诗歌被打动,因为每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的节奏和特定的触发点,就像半年前的我对金子美玲无感一样,总有一天,这两个生命也会在他们正确的时间相互裹缠,互相收到生命的力量。就这样,一日日的浸润就很好。
第二首诗歌是:李宏声《秋风》
诗歌来自南明教育四上晨诵资料包
多么恰到时节的相遇呀!如果早一些时候遇见他,我是感受不到他的心跳的,他是那么细腻,如果以之前那样张扬喷发式的性格交到一起,那是怎样的一场“车祸现场”,可是,我和他遇见时,是如今我能接受来自敏感、含蓄和悲悯的力量。
看到这首诗歌,我又开始我的晨诵实验,我又将自己的解读处理成合适的诗歌的形式——
《秋风》
南明海辰
笑红了海棠
摇黄了大鸭梨,
吹弯了沉甸甸的稻子,
泥土里
还有麦子在做着发芽的梦!
可是呀
一片枫叶没有熬过下雨的夏夜。
一块稻田在抽芽时倒了
没长大的小苹果
做了一个掉到树下的噩梦
在收获的季节
秋风
白白地吹过它们曾在的土地、枝头……
吹呀,吹呀
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回声……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样方式会不是有属于他的局限。虽然能够实现——晨诵课的大多数时间是孩子们在诗歌的语言里浸润。但是,如果晨诵就是浪漫的一个感受,那么把时间交给诗歌,留给生命的尽可能直接的神秘的交互。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第三首诗:是干国祥《璞之歌》
我相信,诗歌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这首诗歌是我此刻有点消沉的生命所遇到的礼物。如何在布满尘土的日子里,还保持这样的信念——生命自有他生命的可贵,只要你支持穿越过去,你就会收获属于她的美好。
诗歌来自南明教育四上晨诵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