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如水

【旧作系列·读书观感】

诗意如水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安意如

清晨宁静得像熟睡的小猫,空气中仿佛飘着细密的鹅绒。岸边的芦苇在夏天湿润的雨水里疯长过后,留下白色的芦花漫天飞舞。秋色轻扬,若水汤汤,岸边垂发的女子,眉如翠羽,齿如编贝,肌若凝脂,肩若削成,腰如束素,气若幽兰,衣诀飘飞,一颦一笑,尽显曼妙。而这大山的纯净,这河流的简朴,这芦苇的梵唱,更加映衬出她不施粉黛而颜色如舜的潺潺美貌。

对岸吹箫的男子,临风而立,把一汪深情似水融于绵长悠远的丝竹里,将一份闲愁遐思抛洒于透明的水流中,一双热情的眼隔着清澈的河流,眺望相遇的距离,这样纯美的季节,再大的秋风也抵挡不住纷繁的心跳,再多的寒冷也冰冻不了相思的热情。

这是一个水中花、镜中月似的故事,这是一段望断秋水霜无痕的愁肠百结。当年轻活泼的男子,在心中的丛林深处,植下一颗爱恋的火种,让热情顽皮的心绪织成缠绕的棉网,在触发的那一刻,星星之火化作飞舞的凤凰,刺穿原本沉静的胸腔,以决绝的姿态飞过历史的栈道,在破晓的天空之城,向伊人发出深情的呐喊。

而在水之湄的伊人,纵使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如九秋之菊,却始终将脸迎向远方,对不上他那热情的一望,徒留窈窕的背影渐渐隐没在如烟的芦花之中。她或许明白,结局对于他们来说终是回忆不起来的过往,还不如轻轻的一个转身,将那无穷的相思,隔空斩断。而这一刻,那男子的眼光,定是一步也不离的尾随着佳人的倩影,他几乎立刻冲上前去,几乎把胸腔的情感大肆宣泄,可这仍然让改变不了拉开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如今,当我们以欣赏、惋惜的姿态,重拾那一份因距离因痴情因真挚而永久流传的情感;当我们坐着缓行的小船,以一个歌者的身份,徜徉于诗经的长河,听见年轻男子炽热的内心独白和诗经女子渐行渐远的倩影。当我们为这如水般透明、纯洁、柔软的情感所折服,渴望童话和圆满的我们忍不住感叹,这样一对、两对甚至更多的男女像云雨一样分开,最终随历史的长河之水隐去痕迹。过了很久,我们才学会在无数的遗憾里,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境界里,品味一段又一段刻骨铭心的传奇。

我们,在不经意之际,为越来越多的故事撰写属于自己内心的结局,为说不清道不明却纯粹的令人感动的情感寻找美好的归宿,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错过与牵绊或嗟叹或神伤。我们爱上了诗经,爱上了女子如水的简朴,男子如水的率性,爱上了这种美好与残缺中蕴含的诗意,因为当我们品读作品走进故事时,这绵长的诗意就会像水一样,缓缓流进饥渴的心田,灌溉出折射着人性光辉的美丽花朵。


                                                                            2011年4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8,616评论 0 18
  • 马宏伟 内容提要: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口头文学特点是重复叙事,该特征适应了当时传诵...
    我是陶先生阅读 1,711评论 1 6
  • 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
    sanlang阅读 702评论 0 0
  • 五月初,应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同学的邀请,去和他们做了一次简短的交流。因为正值毕业季,有些同学面临工作方面的选择,刚好...
    我叫杜杀阅读 828评论 0 2
  •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万物神门 解读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夜静春山阅读 1,852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