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课,读人。每每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获益良多。
咬定青山不放松
苏轼云:古之立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杨昌济说: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于此。既然选择了小学教育,就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和毅力。盘点身边或远方的名师,无一不耐得住寂寞,潜心教育教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为有源头活水来
智慧从哪里来?从读书中来,从实践中来。黄山谷云: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通灵宝玉。窦桂梅老师为讲好《秋天的怀念》,读遍了史铁生所有的著作;孙双金老师讲《走近李白》,遍览了李白诗篇。张学青老师做童书阅读专题,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名著。正是广博的阅读,闫学老师才拥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才在教材解读、语文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师生阅读、绘本课程研究等多个方面卓有建树。先专后博,深掘一眼泉,便不必担心没有清冽的水汩汩流出。
爱好由来落笔难
读书、写作应为语文教师之双翼,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古往今来,凡大教育家,无不善写。中国有孔子,前苏联有苏霍姆林斯基。《论语》和《给教师的建议》被奉为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的圭臬,足以证明了这一点。理论和实践相互支撑,才会相得益彰。这一点和书法有相似的地方。前人说过,“善鉴者不书,善书者不鉴”,是说二者兼擅是相当难得的。能做到文章好、字也好,见解和作品可以相互佐证者,确实也并不多见。但是,就有这样的通才,如王羲之,苏东坡,孙过庭。《兰亭序》、《寒食帖》、《书谱》之所以名垂青史,历久弥新,盖因其文书俱佳也。在当代教育界,不乏能教善写者。我经常拜读张学青老师的散文,灵动清丽,一如她执教的《月光启蒙》,颇有沈从文、汪曾祺散文恬淡悠远的意境。张丽钧老师的《生命的暗示无处不在》是我早年买的一本书。每篇文章都意味绵长,富有哲理。在她看来,一个非凡的老师要“给弱者尊严,给强者仁爱,给所有孩子看世界的眼睛。”这句话,我铭记终身!王崧舟老师被誉为“江南才子”,他执教的《长相思》一唱三叹,荡气回肠,岂不知他的文章也是行云流水,诗意盎然。闫学老师以其丰厚的才情和犀利的文笔著称,先后出版了《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我负语文——特级教师闫学的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绘本课程这样做》《上一节高阶阅读课》等专著。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们也要养成笔耕不辍的习惯,写不了鸿篇巨著,就从小反思,小随笔写起。坚持做下去,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不就是篇篇随笔的汇集吗?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文教师大多兼班主任。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个班主任,无论你多么有教育情怀,也无论你技法多么娴熟,如果没有时间作为保障,要想做出点事,真的很难。我非常佩服我的博友卢望军老师和王君老师,卢望军老师是湖南岳阳的名师,最初在乡村中学,后来到了县八中,语文教学风生水起,班级管理有声有色,两年前调到市里一所小学。在我为望军老师叹惋的时候,她已然坚持为她的“幸福134”写博,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如今,望军老师的博客依然是我常常驻足的芳草地。今年,有了二宝的望军开了公众号,每每,从她那里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王君老师现在任教于清澜山学校,早已是特级教师的她坚持带班,刚刚出版了《青青园中葵--清华附中圆明书院的年级史记》一书,记录她和皇城根儿下的学子共同走过的日子。在她那里,我知道了办法总比困难多。真性情的王君老师教会了我:修炼一颗好的心。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教育的魅力正在于她的艰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