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上学or求学

社会进步了,小学到中学是义务教育,大学本科教育也普及了,硕士研究生也扩招了,甚至博士研究生也在扩招。教育的普及,使得25岁以内的人呆在学校成了常态,爱不爱学,想不想学,适不适合学,都无关紧要,接受教育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我们称之为“上学”。

反观清末至改革开放初期,学习实际上是很奢侈的,因教育资源有限,接受教育的人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不愿意学、没条件学、不懂得学的人占了多数,想学的人会克服种种困难,争取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真的想学,会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称之为“求学”再恰当不过。

稍做对比是否会发现,“求学”时代的人是不是涌现出很多学术名家,“上学”时代反而少了。

当今的“上学”时代不能说不好,它有益于全民素质的提升,不过弊端也很明显,是否觉得教育资源永远不够用,教育质量差强人意,毕业生变得更加迷茫,就业反而变得更加困难……

究其原因,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到研究生这个阶段,甚至大学本科,人各有才,很多孩子的优势在教室外边,把他们困在教室里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如果就业不那么看重文聘、更加透明公正,很多孩子可以不需要担忧就业问题,他们也就不需要在学校里白耗时间了,教育资源也能节省下来。

把教育资源集中在那些“求学”的人身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才是最合理的安排。

“上学”时代的学生,绝大多数更像飘在水上的叶子,他们只是在社会裹挟下随着飘荡而已,身不由己。

“求学”时代的学生,更像逆流而上的鱼,无视任何阻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